第7部分(第1/4 页)
返回
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平行线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科的医生,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孩子。尽管如此,每天早上
一开诊所的门,看到刚刚跨进门槛的孩子,我还是会感到特别地新奇。每天清晨我
都会猜想:“今天又会有些什么样的孩子来找我治疗呢?”心里祈盼着:“今天来
的孩子病情可千万不要太严重啊!……”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第一个前来找我接
受治疗的患者是一名刚刚才满三周岁的小绅士。这位满脸都带着调皮劲的孩子一进
门,就发动了他全部的好奇心,在诊所里面到处转圈,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摸摸那
个。
“你就不能安静一点吗?”
孩子的母亲伸手把孩子的手拿开,并对他大声呵斥道。
可是,孩子好像还没有过够瘾似的,坐在椅子上时而伸伸手,时而动动脚。
“哎哟,大夫啊,孩子老是这个样子。他从来就没有好好听过我一次话。真让
人头痛啊。”
如果借用这位母亲所说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孩子的话,就是:你让他做什么,
他就绝对不做什么;相反,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什么;好像故意和你
顶着干。你的眼睛从他身上哪怕只离开一会,他就马上会弄出许多事情来;是一个
彻头彻尾的“调皮蛋”。
这位母亲一边向我诉苦,一边问我,是不是因为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什么问题,
才会变成这样?
我先把孩子和他的母亲带到了游戏室。孩子刚一进门,就拿起了一把玩具枪,
开始用它使劲地敲起地板来。
〃 你能不能给我放下!〃
孩子的母亲厉声呵斥道。
如果从游戏室的外边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情形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不过,当你再仔细地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和孩子相比,母亲显得更加激动。
只要孩子稍稍有什么举动的话,这位母亲马上就会紧张了起来。打一个(对这位母
亲)非常抱歉的比喻,这位母亲的样子看起来简直就像一只牧羊犬。
当他们母子俩从游戏室里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母亲就
好像刚刚爬过一次山一样,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可是孩子却和进去的时候没
什么太大的差别,还是那么活蹦乱跳的。在询问了各种问题以后,我向他们开出了
我的处方。
“做母亲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位母亲听到我说的话以后,突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似的。她向我反问到:“我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才来找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现在您
怎么反倒要让我改变生活态度了呢?”
我心里说:“好嘛,又开始了。”
在好不容易才使这位母亲镇静下来以后,我向她说明:“孩子不存在太大的问
题,如果母亲能够稍稍有所改变的话,孩子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可是这位
母亲对我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结果,这位母亲向我说,如果以后有问题的话还会
再来找我的,然后就拉起孩子的手,急匆匆地走掉了。
请设想一下,在你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的情形吧。这时,你为什么会因为孩
子而感到费劲吃力呢?直率地说,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像父母们所“期望”的那
样成长。与其说是孩子存在什么问题,还不如说,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们抱有的
“期望”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
在这种时候,父母们通常都会说:“我都快要给他急疯了”。在我还没有正式
开始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以前,自己的情况也同样如此。那时,我常常会这样想:我
忍受了那么大的痛苦,从肚子里面把他生出来,可是在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竟然
就敢不听我的话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又急又气,使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试图让他
按照我的意愿行动。我会好言好语地哄他、苦口婆心地劝他,当“软”的办法行不
通的时候,我还会大声地训斥他,使用“硬”的办法。可是,不论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