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千古遗恨(二)(第1/3 页)
【镜头缓缓转变,展现出一片繁华与安宁并存的景象,这是朱元璋打下的江山,也是他为朱标精心准备的舞台。
旁白响起,声音温和而深沉:“朱标出生后,朱元璋四处征战,但他对朱标十分重视。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睦州,特地邀请浙东大儒宋濂来做朱标的老师,当时,朱标还不满4周岁。”
画面一转,年轻的朱标在宋濂的教导下,一字一句地诵读着经典,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敦厚与温和。
宋濂的言传身教,让朱标逐渐形成了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性格。
旁白继续:“朱元璋不仅要培养朱标读书习武,还要引导他体验生活,了解民生维艰。”】
坐在后宫凉亭中,朱元璋开怀大笑:“哈哈哈,咱标儿就是这么优秀。”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被推举为吴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
三年后,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即将登基。
特地让朱标从南京回到濠州,去祭拜祖陵。
画面如波浪般荡漾开来,缓缓展现新的场景。
天幕之上,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朱标听后恭敬地点点头,他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也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
在经过太平时,他特地拜访了陈迪家,因为这是他的出生地,他感激地赐给陈迪家白金五十两。
当年底朱标回到南京,朱元璋特地带他到郊外视察农家生活。
《明史》云:“令左右导之农家,遍观服食器具。”
朱元璋让人把朱标带到农家,让他了解农民的生活器具和艰辛。
在回来的路上,朱元璋看着道路旁边的荆棘,他还不忘给儿子上了一课:“古用此为扑刑,以其能去风,虽伤不杀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儿念之。”
朱标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旁白音变得也有些激昂:“很多人认为,朱元璋性格刚猛,而朱标性格敦厚,朱元璋难道不嫌弃儿子太过仁慈吗?其实不然,朱标的仁厚,从一开始就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镜头最后定格在洪武元年正月初四的盛景上,朱元璋正式登基建立大明。
封妻马氏为皇后,封长子朱标为太子。
《明史》云:“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帝嘉纳。”
在朱元璋悉心安排下,朱标也是能文能武。
旁白响起,声音温和而庄重:“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很多想法都比较复古,他力排众议,坚决重拾封藩制度。在朱元璋的骨子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也根深蒂固。在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从来没有想过要更换皇储。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可谓煞费苦心。”】
秦朝,嬴政满脸不悦地看着天幕:“这后世君王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这明朝距离大秦都一千多年了吧,怎么还想开历史倒车,竟然还想封藩?真是愚蠢。”
【画面一转,朱元璋给朱标的辅政团队徐达、李善长、常遇春等明初的精英人物纷纷亮相,他们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职,共同培养这位未来的储君。
旁白继续道:“朱元璋把最能征善战的徐达任命为太子少傅,把明初第一文臣李善长任命为太子少师,把猛将常遇春任命为太子太保。
另外,像冯胜、刘基(刘伯温)、廖永忠、杨宪等人,统统被朱元璋派到太子府兼职。
朱元璋几乎把明朝最精锐的团队,都塞到东宫去。”】
历朝历代的太子们再次口水直流:‘看看都看看,看看人家的太子,再看看咱?真是人比人得死。’
【朱标从小便勤奋学习,手不释卷,每日闻鸡起舞,广泛参与朝政。
朱元璋每每问及他政务,他都能对答如流。
“朱标也不负朱元璋所望,在这些精英的培养和熏陶下,朱标变得非常干练。
他像父亲一样勤政,每天闻鸡而起,书不离手。”
《明史》记载:‘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从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就把政务全部交给太子来处理,朝中大事皆由太子决断,然后上报给朱元璋即可。
这一年,朱标23岁,史载他‘戴星而朝,夜分而寝’。
朱元璋和大臣每每看到太子,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