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的进攻!
反正此处的道路狭窄根本就不能让大股的骑兵展开,你们的骑兵虽然英勇,但是毕竟人数少。
此时高怀亮已经率领着他的骑兵小队连续冲锋了三轮了,横七竖八的躺着汉军的尸体。
这时候张元徽才意识到这是大周军队的精锐骑兵,连忙指挥军队,固守阵地,等待援军,一方面殊死的抵抗。
此时的赵旭早在接到高怀亮的通知的时候,就命令部队急行军,很快就来到此处。
远远的看到,高怀亮正在和本汉军拼杀,他二话没有说,立刻让让士兵们冲了上去。
大周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拥了过来,张元徽本来就没有带领多少军队这下子吃了闷亏。
无论他是多么的英勇也会没有办法,手下没有兵,说什么也是枉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奈之下只得命令他的残兵,撤退逃离,他也知道这对士气影响很大,总比全军覆没要强吧。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本汉军开始撤退,忙着逃跑的汉军那场面是一个狼狈。
赵旭有此良机,哪里舍得放弃,于是率领大部队加速的进攻撤退的汉军。
兵书上说;‘穷寇莫追,说的是怕中计。’
你看北汉军这阵势,还想故意的吗,赵旭很是果断的下达了命令追击。
令人想不到的是凭借着为数不多的兵力,硬是将北汉的军队打得是落花流水。
张元徽带领着残余的部队,急忙北逃,赵旭没有下令子再去追击,他的骑兵也会疲惫不堪。
同时他带领的人不多,万一碰到北汉的主力,他们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他怕前方有埋。
取得这场偷袭的胜利,扼守住了近高平的要塞,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低迷的大周士气也是有所提高。
再说张元徽,一路马不停蹄的狂奔,此时哪里还有一丝大将的风范,这也不能怪他谁不怕死呢,是吧?
 ;。。。 ; ;
第十章 高平之战
赵旭看着张元徽逃离的战场,没有去追,因为他知道接下里的高平之战,张元徽可能就要命丧于此了。
刘崇也是已经得到前方的战报,张元徽大败而归,当时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大发雷霆。
刘崇也是一代人杰,不然他也不能坐上皇帝,很快就压制了自己的怒气,御人之道,是皇帝的拿手好戏。
于是他亲自去营门口迎接战败而归的张元徽,只见张元徽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整个人浑身破烂。
脸上黢黑,身后的士兵更是垂头丧气,没有一点精神,张元徽看到皇上立刻就跪了下去。
刘崇却用手架住了他,阻止他下跪,并且用手捋顺张元徽的乱发。
同时还安慰他,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要太在意,朕以后还要多多的仰仗张将军呀。
其实张元徽现在最希望听到的是刘崇的指责,那样他的心里能好受些。
可是刘崇不但没有指责兵败的他,反而是安慰他,这让他十分的感动。
双目含泪的张元徽发誓一定要誓死报答自己的陛下。刘崇可能是看出了他的想法。
于是命令张元徽统领左军,自己坐镇中军,刘崇这样安排是有目的的,因为他知道柴荣已经御驾亲征快要到高平了。
柴荣也会死得到了前方战报,他们打败了张元徽,柴荣立刻带领着率领的周军主力出现在北汉军面前。
他迫不及待的要打一场胜仗了,虽然知道自己的军队此时并没有北汉的多,可是柴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不然以后不一定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他也就不在等待刘词的到来,立刻部署了作战的命令:
向训、史彦超率领精兵居于中央,担任中军。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赵匡胤父子的保护朕,率领禁军坐镇中军。临阵指挥。
马军都指挥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何徽两人统领东路人马。
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和节度使白重赞统领西路军队。
柴荣一系列的命令发了下去,大家都各自准备去了,一时间大周军队都在不停的阵。
北汉那边倒是一片喜庆,因为听说周主柴荣来了,要是此次能够一举抓住柴荣岂不是更好。
特别是北汉的皇帝刘崇更加高兴,因为他看到后周人马不多,再者最近几次和后周的大战他更是信心膨胀。
这次又看到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