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吴越全家福照片 > 第54部分

第54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

府里的三个干部(一个县府秘书、两个刑警队长)欺上瞒下,买放了重大案犯。关于这一点,《水浒传》的作者写得恰如其份,既没有拔高他,也没有美化他。说他们是为了“义气”,也说得通:这是江湖义气、“哥儿们义气”。

《水浒传》中说宋江是个仗义疏财的人,时常接济穷人。他是一个县衙门里的小吏,家里也不过是个中小地主,收入并不十分多,至少不能和柴进相比,从后文描写他的家境来看,很可能连晁盖也比不上。他哪里来的许多钱财周济“天下好汉”和地痞赌棍儿?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宋江这个人,对于他的经济来源、是不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正派人,不能不加以考虑。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调查,询问每一个看过《水浒传》的人:“你最喜欢《水浒传》中的哪个人?最不喜欢的是哪个人?”回答最喜欢的人,答案各人并不完全相同,有喜欢武松的勇敢的,有喜欢鲁智深的义气的,还有喜欢燕青的对主子的忠心的;但是最不喜欢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说最不喜欢宋江,有说他阴险恶毒的,有说他假门假氏、假装义气的,有说他葬送了梁山兄弟的,还有人说他集各种坏品质于一身,就是没有真心实意的好心肠的。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七回(7)

这就产生矛盾了。这个宋江,究竟有什么德能,竟能黑白两道通吃?让一班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强盗一看见他,立马“纳头便拜”,口称哥哥?这是当时的真实情景?还是施耐庵故意夸大其词,给宋江涂脂抹粉?

关于宋江的两个绰号“及时雨”和“呼保义”,前一个容易理解,后一个历代各注家有许多解释,但都牵强附会,最通俗的解释是:呼唤他来保护忠义。下面的资料,可供参考:《辅耕录》中说:武正八品曰保义校尉,从八品曰保义副尉。言吏员未授职,已呼之为保义也。及宋时相呼曰保义,亦似通称,如员外之类。——也就是说,在宋朝,就把“保义”当作“通称”,是一种客气的称呼。“呼保义”,似乎可以解释为“叫叫的保义”(不是真正的八品官)。

庄绰的《鸡肋编》中有一个小故事:晋人南寇,上皇遽(jù锯)逊位,闻将及都城,乃与蔡攸及一二近侍,微服乘花石纲小舟东下,人皆莫知。至泗上,徒步市中买鱼,酬价未谐,估人呼之为保义,上皇顾攸笑曰:“这汉毒也!”——这样看来,被人家叫做“保义”,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宋江后来推举卢俊义做梁山之主的时候,也曾经说他自己有“三大不足”:“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兄弟不弃,暂居尊位……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当然,这些并不是宋江的真心话,但也算他还有一点儿“自知之明”。不过,小说的作者施耐庵在宋江出场的时候,却把他捧到天上去了:

这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会了多种武艺,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有人来投奔他,不论高低,没有不纳的,留在庄上,终日追陪,并不厌倦;如果要起身离去,还尽力资助,的确是挥金似土!有人向他求钱物,也不推托;而且喜欢行方便,每每帮人排难解纷,只想周全人性命。还时常散施棺材药饵,周济贫苦,扶助困难。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拿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宋江出身中小地主,虽然“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但他并不想“上京赶考,图个一官半职”,只在衙门里当一个押司,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普通科员而已。仗着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在郓城县倒也左右逢源,黑白通吃。他之所以不去赴考,是因为宋代有“本地人不许在本地当官”的规定,而“吏”则不在这个限定之内。这是宋江的聪明之处。他知道远离家乡去做官,还不如在本县做“吏”生活更安定。“官”要三年一迁,“吏”虽然没有高升的机会,却可以在一个地方终老。正因为如此,宋江还有一个“孝子”的光环和美名:“孝义黑三郎”。

按照《水浒传》作者对宋江的定义,这是一个不但忠孝,而且仁义的完人。但是他作为一个“县政府干部”,居然不顾国法,只考虑“兄弟情谊”,来一个“私放晁天王”,这怎么能算是“忠”呢?

晁盖犯的,可不是一般的罪行,性质可能比今天的抢劫银行还要恶劣几分。吏道纯熟的宋江,当然也熟悉律法,一旦得知何涛来抓晁盖,什么国法伦理之类,通通不顾了,他首先想到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异世天然呆王妃十八岁,爱无处不在浮华一生沙丘情锁迷糊小医女带着农场逍遥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