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他的书,我们决不买盗版。”
这就是偶像的力量,他的话让我很惭愧,我们这一代也是有偶像的,但就算鲁迅、王小波的书,这些年我买的大多也是盗版。而且,我很主观地断定,如果王小波泉下有知,我们买了他的盗版,他一定会欣慰的,正如韩寒、郭敬明听了我上面的那个故事,也一定会欣慰一样。
前几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恋爱在改革开放之初,离婚在社会转型之际,??历了凄风苦雨,也没看见彩虹,年轻时的偶像无非是雷锋和赖宁,更老点的50后粉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阳光下成长的80后,则有太多的偶像可以选择。
关于80后的偶像问题,这些年已??说腻了,听烦了,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宣称:我们没有偶像,我们和身边的人、小圈子里的个性明星互为粉丝,简称互偶,她们??常说:“我是你的粉丝,爱你!”。
这是一种必然的进步,偶像应该从小众开始,从你我开始,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开始。当年,超女火爆的时候,一个老男人在他的博客上说道:你们喜欢韩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喜欢文学和赛车;你们喜欢郭敬明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以3?袭为业;当你们喜欢超级女声,我只想跟你们站在一起,并且,希望你们不要嫌我老了,把我扔出去。我爱每一个红眼圈和每一张选票。因为青春如此之美,已??值得我们热爱一辈子。
是的,玉米和凉粉们热爱超女身上不同的青春,中性的,个性的,小家碧玉的,浑不吝的,不靠谱的????前两年,超女和快男已??完成了偶像市场的细分工作。但是,还不够细。还要更小众,比如另一位85后巴赫(生于1685年),在两百多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欧洲只有几百个职业演奏者粉他的音乐。真正的偶像,先小众后大众,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
卡尔?马克思曾??说过: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是资产阶级文明的主要特征。永恒之美消失了,普世的价值观缺失了,没有精神向度的青春期迷惘,就算是千百次的仰望星空,那星空之下的偶像,也只是一颗流星划过。相对而言,欧美的80后、90后却表现出回归的态势。前年,新浪文化频道的一则调查显示,美国小孩的偶像名单里,前两名居然有耶酥和马丁?路德,而在中国学生的英雄名单里,没有孔子,但有刘翔和成龙的名字。
追逐个性偶像的80后,正在影响着初出??湖的90后。我认识几个90后女孩,她们不再喜欢周杰伦,觉得他做作,更不喜欢韩寒,以为他是作D?的名誉主席,要不是韩寒骂战的宣传,她们压根就不知道中国还有作D?这样一个东东。女文青们也不再喜欢海子,觉得他总写田园野地,以为他是开发商一伙的。
追求个性是困难的,多数人更愿意在趋同中彼此安慰,所以,当李宇春说,她的音乐梦想是葛莱美大奖;当黄健翔对记者说,他是知识分子,爱读余华的《兄弟》;当洪晃在博客上说,韩寒就是中国的詹姆斯?迪恩????生活还需要个性和诗意吗?
需要,而且更需要,所以才有了这些闪亮的文字,有了这些80后不同的面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杂音合唱 文/易丹
喜欢拿“代沟”说事儿的,有老,也有少的。
一两个事先谋划或者偶然曝光的媒体事件,总会引起人们的关于年龄的兴趣,然后就开始在辈份上发挥。70后,80后,或者90后,相互之间似乎隔着深刻的沟壑——你们80后怎样怎样,你们90后如何如何。老的忆苦思甜,少的嗤之以鼻。如果遇上明星和粉丝的二元关系,则各霸一方水土,口水四溅,板砖横飞。大家都有点不共戴天的意思。
当各种媒体上的议论逐渐消停,总会有新的事件又冒将出来,掀起另一阵茶±?里的风暴,引来更多的喧嚣。而曾??作为议论中心的当事人,要么不甘寂寞,再战??湖鼓弄些更极端的事情和话语,不辜负粉丝和金钱;要么销声匿迹,被媒体和粉丝μ?忘。但不管如何,关于辈份的划分,却不会停息,而将一如既往地进行到底。
相对于80后,我这个60后几乎可以被归类化石级别,当然也就通常被划入忆苦思甜的一辈。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在我记忆中,那些口水仗,那些势不两立的拍砖,也曾??在我的轻狂年代出现过。当我20来岁的时候,我也曾对那些化石级别的“老人”斜眼相对。所以,叛逆不关乎出生的年代,也就不关乎代沟,而关乎生命的强度、甚至荷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