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第1/3 页)
廖胜功很是兴奋地一语道破关键,道:“没有了军队,想作乱都不可能。 头号人物由朝廷指派,这些地方就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想乱也乱不了。 皇上此计大妙,可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媲美!”
“什么妙计,我来那个时代早就在实行了,我只不过是在用他人的智慧而已。 ”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廖胜功的赞美,道:“西藏高原地区。 不利于骑兵作战。 朕以为就由黄汉将军的步兵为主,再把代远军的火枪兵派过去。 可保此地无事。 西域远隔万里,很多事情需要临机决断,柳将军最合适。 东北富饶之地,就由君玉率军进驻。 ”
柳河子他们领旨。 李隽接着部署,道:“柳河子,黄汉,代远军,你们先到河西走廊驻军,等待谈判结果再进军。 要是不归顺,直接打过去,不必对客气,对那些心存幻想,想分裂国家的人不必手软,杀掉就是。 ”
“皇上请放心,臣明白。 ”张珏很是兴奋地道:“臣在大理可是处理过几起,很有心得呢。 ”
他地话引来一片轻快的笑声。
“一个朝代要兴盛不是太难,最难的是长盛不衰,殷鉴不远,朝廷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从中找到适合我们的经验。 ”李隽沉思着道:“秦代迅速崛起,而又很快就灭亡了,究其原因不外一句话,就是贾谊的评论没有‘因时而改政’,山东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家已经统一了,秦始皇没有把战国时期地‘特别之法’改变成承平之时的法令,再有使用民力过当,才有秦代的灭亡。 朝廷现在面临着新的局势,也要改变一些作法,对于鞑子,以前他们欺压我们,打我们,我们以血还血,是正当的。 现在不同了,朝廷强大起来了,要进行战略追击,不能以仇恨之心进行这件事,而是要尽量善待善抚,化解仇恨,达到民族融合(按:请朋友们品品融合一词)的目的。
“对于那些投降朝廷的蒙古人,要善待优抚,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就曾使用过为数不少地匈奴士兵,他地托孤重臣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气魄。 ”
柳河子分析着道:“从感情上说,宽恕鞑子,实是让人难以接受。 不过,仔细一想,现在宽恕鞑子,对那些投降的鞑子进行优扶,对于朝廷有莫大地好处,一则可以减少进军漠北的压力,二则也有利于漠北的长治久安。 皇上,臣无异言。 ”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表态,表示支持李隽的意见,只有高达摸着白胡子不说话。 李隽看着他,问道:“高将军,你怎么看?”
“皇上,臣年纪一大把了,杀也杀够了,不想杀了。 ”高达非常简单地道,他的意思非常明显,支持李隽的看法。
李隽最担心地就是将军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合作。 他们不象李隽一样,他们对蒙古人的仇恨很深,要是不接受也是情理中事,能够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李隽很是欣慰,道:“为了争取蒙古人的民心,朕决定把忽必烈夫妇按照蒙古人的可汗礼仪厚葬。 长城已经拿下。 出兵漠北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是给鞑子最后一击地时间了。 朕决定。 这次出兵漠北,由廖将军统一指挥。 草原广袤,主要是靠骑兵机动作战,朕决定这次出动所有的骑兵,投入所有地马匹,赵佥、欧军行、解晋全部参战。 赵良淳也出征。 高将军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 你就负责大军的后勤保证。 ”
众将齐声领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错的传承,那就是对于前代的帝王之家能存则存,能封王就封王,当然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象楚霸王那样把秦始皇的后人子婴给杀了,把阿房宫给烧了,实在是一桩暴行。
对于忽必烈,只以蒙古人的可汗礼节安葬,而不以汉人地皇帝礼节。 是出于不承认他对中原的统治。
阿房宫里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烧的,就是记载天下形胜的图书,楚霸王没有想到这点,只能说他很差劲,萧何眼光独到,把这批图书收集起来。 对西汉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楚霸王只知一味蛮干,最终败亡,后人多有惋惜者,其实是他自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皇上,有一件事还请皇上尽早决断。 ”廖胜功想了一下,道:“朝廷一路大胜,中原光复了,汴京也光复了,请皇上早日下旨还都汴京。 ”
汴京光复是无上荣光之事。 还都汴京更是顺理成章之事。 众人齐声赞同,道:“廖将军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