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页)
恼:“狄仁杰大了干殿下十岁,可是年纪大些才懂得照顾人啊。而且有三个孩子,那么干殿下也算是他们的父亲,日后孩子们长大了,也会贡奉着他啊。若是陛下担心没有血缘关系不可靠,大不了到时在武氏或李氏的血脉里为干殿下挑个好的,让其过继到干殿下的膝下,可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东儿也这么说,让我给他过继个孩子。”武则天叹了口气,“其实东儿会跟我说,表示他已经是想好了的。只是,一想到才认回来这个儿子,结果又要把他给嫁出去,总有些不甘心啊。”
“嫁、嫁出去?”丽姬好像明白问题在哪里了。“陛下可在说什么呢?为什么干殿下是嫁的那一方呢?娶回来不行吗?”
“……”武则天愣了一下,“对啊,我怎么会认为东儿一定是嫁出去的那一个呢?他明明可以是娶的啊……”
58第58章
狄仁杰是男人;可是裴东来也是男的啊,更不会是谁的附庸;他为什么就不能娶一个回来呢?
固然世上没有两个男人成亲的说话;可是武则天愿意的话,便是赐了婚,又有谁敢驳了去的?
丽姬的话让武则天茅塞顿开;心中的不甘愿瞬间就淡了许多,慢慢的,对裴东来的感情方面的想法也有了改变,甚至也有了别的看法。
在此后的几天里,每次狄仁杰单独向武则天汇报长乐王李永谋逆一案的调查进展时;都会被对方审视的眼光给唬住;还以为是武则天对他有所不满。
奇怪了,自己还什么都没表示,难道陛下就已经神通广大到知道自己对裴东来有好感?
一想到有这种可能性,即使是微乎其微,都足以使狄仁杰在面对武则天时,态度变得跟以前有点不太一般了。
还是同样的毕恭毕敬,却比之前多了对待丈母娘的几分殷勤?
因为狄仁杰认为自己对裴东来是真心的,虽然还没跟裴东来表白过真心,但是当初他离开长安前曾试探过对方,对方的态度并不排斥,所以给了狄仁杰很大的信心。
如今武则天的举动,也让狄仁杰意识到了什么,自然就愿意讨得她的欢心,才好日后与裴东来两相情悦的时候,不会有人来阻挠了。
虽然想得有些长远,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毕竟有句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则天下太平。
狄仁杰有个好处,就是喜欢凡事想得长远,当然,他的坏处也是在此。也因此,他根本就不知道,武则天实际上是在以看儿媳妇的标准来看自己的。
当然,这样也并不防碍什么。
只不过,把狄仁杰以儿媳妇的标准来看的话,在武则天看来,那是完全不、及、格!
一不会做饭,二不够温柔,三不够体贴,四不够漂亮,五太过重视工作了,德容颜功没一个能做得到的。就算年纪大会疼人又怎么样?做丈夫的疼人就可以了,你一个做妻子的还是乖乖学一学长孙皇后写的《女诫》吧!
对于自家宝贝儿子会喜欢上这么一个人物,武则天表示她内心很憔悴,同时也在默默的思考着这其中有没有因为自己抛弃了他的缘故,才使得他不爱女子爱男子的。
可是裴东来既然已经看中了,便是武则天心里不高兴,还是要帮忙搓合一下的啊。
当然,武则天也完全没有支会裴玉冰一声的打算,毕竟在她看来裴东来始终是从自己的肚子里出来的,婚姻大事由她来做主就行了。
既然狄仁杰不是标准的好媳妇人选,那么,就改造他好了。
于是,在三天的观察期之后,狄仁杰毛骨悚然的发觉武则天对他的态度越发的奇怪了。
因为就在刚才早朝时,狄仁杰把李永和王知远已伏诛的消息告知武则天之后,武则天竟然高兴的说要赏他。
其实这并不怎么奇怪,毕竟李永和王知远可是谋逆案的首犯,得知他们已死,身为一名帝王心中自然高兴的,可是……可是为什么赏下来的竟然是《女诫》呢?狄仁杰深深的想道,明明以前也没见陛下多么的推崇长孙皇后啊。
在满朝文武那诧异的眼光之下,狄仁杰不知该做何反应,好半晌才头脑恍惚的磕头谢了恩。
武则天在早朝之时赏赐了一本《女诫》给当朝大臣,而且那个大臣还是狄仁杰的消息,很快在早朝结束之后就在长安城里流传开来了。
旁的人是各有猜测,只有裴玉冰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而裴东来是完全明白了武则天的用意,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对于武则天的开明和支持,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