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页)
黄泽关位于太行山脉东南,是太行山东侧控扼山东道南北往来的关隘,同时也是出入太行山的必经之地。
由黄泽关西出,有一条山道直通山西,过了太行山,往南是潞州,往北是辽州。太行群寨便是建在了这条山道两侧,控制了太行山东西往来要道。
若是河东欲出兵解救邺都,必要经过这条山道,经黄泽关,过漳河,才能抵达邺都。但如今这条太行古道被盘踞在此的太行群寨控制,河东兵马若想过来,就只有先剿灭了这股盗匪才行。
太行群寨顾名思义,是由数十股势力大小不一的响马组成的山寨联盟。势力最大的龙凤寨是太行群寨联盟之首,有武功高强盗匪数十人,喽啰兵七千多人。占据了太行古道南侧的龙凤山为寨,专门以劫掠山东山西州府县衙为生,声震山东山西两地。
河东节度使,太原王刘知远曾数次派兵征剿太行群寨,均无功而返,在征剿中,还折损过不少人马。为了不受到太行群寨的骚扰,保证河东的安宁,刘知远在太行古道西侧三十里左近的地方,接连筑起十余座土寨,每寨驻扎下两营兵马。十余寨首尾相连,守望相助,一寨遇袭而十寨相救。
这样虽然遏制住了太行群寨对山西河东境内的骚扰,却也限制了河东向山东出兵的可能。
如今朝廷调拨三十万石粮草往邺都前线,前有契丹大军想要截断邺都的粮道,烧毁这次运来的三十万石粮草,后有太行群寨想要劫掠这批粮草物资,以为太行群寨过冬之用。
太行群寨有盗匪三万余,一个冬季下来,人马消耗的粮草之多,可想而知。若仅凭平时劫掠附近州县衙门,根本不够,他们便打起了大晋粮草的主意。
不能不说这群响马胆大包天,竟然连朝廷的军粮也敢劫。
黄泽关守将邓鸣隶属彰德节度使统辖,本官为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为人稳重老成,一直统领着彰德军五营两千步卒,五百骑卒守御黄泽关。这次为防太行群寨劫粮,王审祥又把原三河口镇乡军指挥使司的两千乡兵调往黄泽关助阵。
黄泽关也算是一处雄关,城关依山而建,两侧是陡峭的山崖,中间一条能容三四人并行的太行古道,被黄泽关懒腰截断,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后是依山势和水岸建起的黄泽城。山边为城,水边有寨,控山扼水,也是一处及其险要之地。
且黄泽关侧的土石山上,建有碉楼和烽火台数座,遇袭时,既能早早的发现敌情,又能及时的点燃烽火,传递讯息。
只要守好了黄泽关,太行群寨的盗匪想要过关劫粮,根本不可能。
此时,在距离黄泽关两里多地的一处开阔谷地中,聚集了大量装束各异的盗匪。他们唯一相同的地方,大概就是裹在头上的蓝色布巾。
太行群寨的盗匪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蓝巾盗。提起蓝巾盗,附近数州几十县的百姓无不变色失颜。这些蓝巾盗,劫掠州府县衙,洗劫村寨大户,拦在太行古道,山东官道中抢劫过往客商,无恶不作,声名狼藉。
朝廷虽然年年扬言征剿,可一年年下来,太行群寨的实力越发壮大,却从未见朝廷的大军到来。
这处开阔的谷地,西侧是连绵数十里的太行山脉,北面便是发源于晋东南山地的卫河支流漳水。太行古道与浊漳水并行,实际上也是前人沿浊漳水开辟出的一条穿越太行山脉的古道。
浊漳水在这处谷地回旋,形成了一个半月形的河谷。
一个年纪在三十左右,皮肤白皙细腻的如同女子的男子,头裹蓝巾,身披银白细鳞甲,跨坐在一匹神骏的枣红马上。在他背后,一柄长剑斜背,蓝色的蝴蝶剑穗迎风飘荡。马鞍前斜挂一杆铁枪,一壶雕翎箭,一张黄桦木牛角硬弓。
俊逸不凡的面容,配上一身就是大晋的高级将领都难拥有的装备,使这名蓝巾盗首领越发出众。
事实上,这次随同他前来的十六寨的二十五名寨主,没有一人有他这样不凡的气度。
此人便是龙凤寨的大寨主“玉面神龙”独孤玉衡。据说他在江湖上的名号更大,已经是天下有数的玄功高手。曾经只身登上华山九石岩挑战扶摇子,虽然没能得见扶摇子,却和扶摇子的大弟子,“懒剑仙”懒得帅交手,两**战一日,最后独孤玉衡以半招落败,饮恨下山。但他的名气也由此大增,成了西北江湖道上的名人。
独孤玉衡不仅剑法超群,玄功了得,于兵法上也有独到见解。自他创立龙凤寨以来,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便收服了太行三十六寨的八十一名大小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