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的工作量,并且开机一次性成功。又比如,当地下五米深处施工遇到流沙层大量塌方,阻滞工程进展,公司二百多名施工人员连续半个多月日夜奋战在工地上,终于攻克难关。这当中时常可见汤宏祥一身泥水的身影,他像在部队身先士卒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一起进行国防施工一样,与公司职工一起奋战在工地上。
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在增加了214万元工程量的情况下,不仅自行消化,还静态节约投资240万元。为了节约开支,工程竣工投产供水时,也没有举行剪彩之类的任何庆典仪式,真是“滴水不漏”。整个工程提前五个月圆满完成,所安装的仪表设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从国外引进世界先进的自动加矾加氯装置。增量扩建后的第二水厂只要每班四名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水处理全过程,所供水质也一下子提高到国家饮用水源一级标准。这项工程其最后阶段的新老系统对接工作,就用了三天三夜,汤宏祥三天三夜不离现场,直到站在送水泵房平台中央,稳稳地揿下控制按钮,庞大的高压电机轰鸣旋转,三台每小时流量2700吨的水泵齐张大口,把清甜的自来水吸送进通向全城的管网。新建泰州市的市长丁解民破天荒第一次动用市长资金一万元,以奖励对接送水工作的完成。泰州市区缺水历史就此宣告结束。泰州市建设委员会特别下发文件《风正效益好》,对第二水厂扩建工程的完成进行表扬。
三,勇挑重担,开拓前进,建设第三水厂
过去,泰州市区自来水的水源是城河水,基本上是自行循环,水体有限,随着城市生产生活发展,污染加重,城河有成为排污渠道之势,水质每况愈下,这成了自来供应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新建泰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在远离市区33公里的长江边建立第三水厂,直接以长江为本市自来水的取水源,从而改善自来水的水质水量。这项工作自然落到自来水公司的肩上,汤宏祥面对着新的艰巨任务。
从长江岸到市区,沿途经过十一个乡镇,三十四个自然村,三十一条河流,送水管线的建设占百分之五十的工程量。如果管材选用不当,发生管裂、爆管,不但要影响经过地段的生产生活,而且会致使市区长时间停水,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汤宏祥勇挑重担,带着技术骨干走南闯北,倾听专家意见,考察管材生产厂家,反复研究论证,最后,他力排众议,甚至顶住某种压力,一锤定音,决定采用青岛北钢产的大口径球墨铸铁管材。该厂是台商经营的,老板首先领教的是汤宏祥“约法三章”,说:你每次到泰州来要七、八天,出于礼节,请你吃一顿饭,其余请自便。你也不要请我们,这样彼此节约时间,也有利于质量监督工作。老板将准备好的礼品悄然收起,反而产生了好感,表示一定确保质量。后来,整个管线工程试压57次,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人们想象,主持和参加这么大的工程,手中那么多项目,发点儿“水财”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汤宏祥掷地有声说,我们决不越雷池一步,我们不收任何不干不净的钱。自来水名为自来,其实并不是自己流来的,而是花费千千万万的人力物力才得来的,建第三水厂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生命工程”,动一丝一毫以权谋私的念头就意味着犯罪。过去扩建第二水厂时的经验在这时起了作用,这就是抓住一个“管”字,阻绝*,不让“厂建人倒”的悲剧发生。所有人员必须嘴不馋、心不贪、手不软,廉洁自律。事实上,这已成为确保工程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汤宏祥以身作则,牢牢把握这一条,不怕得罪人,敢于唱“黑脸”。
泰州第三水厂工程在自来水行业中是罕见的,工程期预计两年半,结果,从破土动工,到试水一次性成功,只用了567天,提前完成,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保1999年国庆节前让泰州市区人民饮上长江水的庄严承诺。
随着泰州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的开展,城市旧的供水管网维修改造工程浩繁,新管线铺设面广量大。至1999年,这方面的总投资达4232万元,改造旧管网9000米,铺设新管线17000米。只要一发生爆管等异常情况,汤宏祥必到现场坐镇指挥,有时卷起袖子捞起裤腿与职工一起干。自来水公司的《社会服务承诺细则》保证小户一周内,大户两周内,完成设计及审核,管网小修8小时完成,大修24小时完成。公司实行了24小时三级值班制,以确保生产安全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报修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供水质量,汤宏祥果断决策,投资800万元,筹建自来水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化验室等级评审和计量认证。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