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在书桌前站立,对着花沉思了会儿,娘先用蘸了黄色的笔这里画一笔,那里画一笔,一会儿功夫,牡丹的几片花瓣已经勾勒出来了。然后停了一会儿,又蘸了青色的笔画叶子,并不停地加水,画出深浅不一形状各一的叶子。最后拿了蘸了了墨的笔开始画树枝,一笔笔细细的勾勒。停停画画,不一会儿,两株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牡丹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
“娘,好漂亮啊,跟真的一模一样。娘的画工越来越厉害了。”等娘停下来后,我赞道。
娘摇了摇头,笑道:“好久不画了,手生了许多,比以前退步了。”
“怎么会,是越来越好了。”我笑道,周围的人不住的赞叹。
娘招了招手,对我说道:“玉儿过来,给这幅画提上首诗。”
提诗?我拿笔,想了一下,在画纸的右上角写下一首,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稜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这是唐朝王建的赏牡丹,把姚黄和魏紫都写进去了。
娘笑道:“玉儿的字大有长进,不过娘还以为你会写刘禹锡的那首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的这首诗的确比较有名,可王建这首比较贴切啊。娘下次画别种牡丹时就用这首好了。”
“好,下次娘画牡丹时,玉儿就给娘提这首。”娘笑道。
正开心地说笑着,下人来让我们入筵席了。以前开筵席时都是小孩一桌,大人一桌都是分开的,这次却是不分大小的,都可以坐。我和母亲坐的这一桌,除了洛婶外,还有三个大人和二个八九岁的孩子。看看都不认识,正好,不用应酬了。
准备回家时,洛婶要把姚黄和魏紫送给母亲,母亲再三推辞,坚决不肯受。
洛婶拉着母亲的手说道:“姐姐,这些年来要不是姐姐,我们洛府哪有今天。这花只是表表我们的心意,请姐姐一定不要推辞。姐姐对我们恩重如山,没有您当年的援手,别说有这洛府了,就是命还不知道在不在。我家老爷再三叮嘱要我一定要把花送给您。我一向不会说话,这两株花代表我们的心意,请姐姐千万别拒绝。”
两人推让了许久,最后两人各退一步,洛府留下姚黄,而魏紫则被带回了家。
回到家中,下人们小心翼翼的抱起花盆,送进入院。母亲交代道:“把花送到姑娘房里去。”
“不,不,娘,您不是喜欢吗?送到您房里去。我不要。”我连忙说道。
娘笑了笑,说道:“玉儿不是也喜欢吗,来人,送过去。“
我拖着娘的手说道:“娘,玉儿不要这花,玉儿要娘画的牡丹。”
娘欣慰的笑道:“玉儿真不要这花?”
“真不要,娘,我就喜欢您画的画,太像了,而且有姚黄,还有魏紫。我特别喜欢,娘,您就给我吧,我让人去裱好后就挂在书房里。娘,好不好吗?”
“好,就依玉儿吧。”
作者有话要说:喜欢多才多艺的娘亲,各位的意见呢?
第 43 章
第四十三章
熟食铺开张以后生意都很好,特别是前三天,买二个荤菜就送一个素菜,更是让人趋之若鹜。第一个月算帐的时候,算出去除各种开销和庄上的出产,足足赚了四十一贯。这可把我乐坏了,前几家铺子开张第一个月加起来就五十贯。当然跟那些日近百贯的生意是不能比的,我们本来就是小本生意,尽量低调,不想被人惦记上。
一高兴就赏了店里的伙计一人一套衣服,半个月的工钱,赵生则赏了五贯钱,众人皆大欢喜。
杏儿见了羡慕不已,我没好气的笑道:“这些东西就让你这个样子,没出息。去去去,看看桃儿还缺什么东西,我们去帮她补齐。”
杏儿应了声,就去找桃儿了。桃儿已经及笄了,婚期订在六月初六。这几天她忙着绣嫁衣。
过了几天,换上男装,征得母亲同意后,带上杏儿桃儿和田武温甲温乙,一行人出去逛街了。虽然来广州几年了,可逛街的机会并不多。
田武和温甲在外面赶车,其他的人坐在马车里,杏儿揭开帘子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