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艘桓錾袷サ慕唤右鞘剑�炎约旱那�邸⒖嗄延肫笈危�徊⑼懈陡�顺そ�?墒牵�龉龀そ��魉��诱饫锍龇ⅲ�创�蛔哒饫锔�畹俟痰钠独АV钡�20世纪90年代初,宜宾县95万人,85%以上还靠传统农耕维生;国土面积是香港的3倍,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及香港的百分之一。被视为财政依靠和未来希望的工业,情况更糟。全县35户预算内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满目苍凉,惨不忍睹,一片狼藉:企业资金产值率,由1985年的77�5%降低至1990年的47�7%;县财政连续4年入不敷出,赤字增加10倍;全县经济陷入极度困境。县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亏损是表象,根源在体制。一个奇怪的现象,为这种体制的弊端作了生动的注解:全县国企年年亏,可承包人却年年拿承包奖,职工仍天天照常上班领工资。国家投资600万元办的县水泥厂,在承包人拿了多年利润奖后,一审计,却爆出了2000多万元亏空
问题找到了,原来是橘生淮北。
可是,谁敢去触动这个雷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无产者、按劳分配,这些滚瓜烂熟的概念,几十年来,在多少人灵魂里,扎下了难以拔动的根;而这种根,又与一个更大的政治命题联系在一起:姓社还是姓资。不要笑,一部文学经典中的人物早已说过,你笑什么,你笑的就是你自己。不信,你打开房门,走出去,无论阳光下还是春天里,都可以把目光拉近。不需要追溯20年、30年前,或更长时间,不需要到“文革”档案里寻找极“左”的参照,那一段饱含痛苦与悲哀的历史,再翻是一种为难。就看看当下吧,谁能否认“社”和“资”之间仍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有资本将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意味着职工持股与投资成为可能,意味着资本参与分配的合法性。
啊,资本,资本,令人生畏又不可回避的资本
第7节,
﹩米﹩花﹩书﹩库﹩ ;http://__
颠覆了,完全颠覆了。不一定是完全颠覆老祖宗,却是完全颠覆我们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金科玉律,我们可爱的宝贝体制。
按理说,这样巨大的颠覆,当是国家使命,不该由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县来承担。这不知是宠爱,还是残忍。历史怎堪回首,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到戊戌七君子,哪一次重大变法能够独善其终?好在,时代变了,大不了作检讨、掉乌纱帽,比起那些掉头的变法先贤,这又算得了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年头,被逼得无他路可走的宜宾县委常委会,面对新一年的发展任务,研究来研究去,竟发现唯有勇闯雷区,从国企的产权、体制、机制、职工身份开刀,才是最现实有效的拯救之举。于是,一揽子伤筋动骨的改革措施出台了:政府转让股权,企业转变机制,职工转变身份;而且,职工在转换身份中,以负债经营方式,获得企业一定股份,彻底结束了光荣的“无产者”历史。
不得不重新拣回十多年前那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3年,宜宾县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5%,财政收入增长28%。最受益的是职工。他们不仅工资大增,而且因为拥有了企业股本,第一次成了实实在在具具体体的企业主人。
宜宾冒险的破蛹之举,让各路改革专家纷至沓来。他们在总结出各种各样经验的同时,想到了该给宜宾经验命个名。如果搬出老祖宗经典,搬来《共产党宣言》,搬来《资本论》,确实不好说了,那必将套用海外一家报纸醒目的标题:《宜宾,中国私有化的先锋》。这怎么行?于是,聪明的改革者们想起邓小平的告诫:不争论,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不争论,宜宾就是宜宾。反正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反正这只猫捉住了老鼠,就是好猫,照着干就行。
也有人从老祖宗的经典中找到答案:《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联合起来做什么,老祖宗没有说,是让我们回答。显然不是一直无产下去,而是要成为有产阶级啊。否则,联合还有什么意思,革命还有什么价值和动力?这显然有点调侃的意味。说实话,我这位曾经的《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对这样的诠释还不好评论。
当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即便照着干。
一晃又是10年。许多地方不仅没有照着干,而且仍在折腾。直到1997年,眉山新区成立时,全区17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几乎仍是全行业亏损,当年实现税金仅1�98亿元;8户区属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