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第2/4 页)
“臣幼时跟随父兄学道术、医术时,曾在一本古籍上见过一个药方,的确有对付一般飞虫之功效,可臣却不敢保证药效对蝗虫有用。”
“真的?”卫朔闻之大喜,赶忙将自己记着的药方拿出来向葛洪请教。
葛洪摸着下巴仔细研究了一会儿道:“大王,这个药方与臣所知道的那个多有不同,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还需经过实验方可确定。”
“好!眼下距离夏季尚有数月时间,我希望天师能在蝗灾爆发前确定药方,你放心接下来我会让户部拨款与你,另外会再派些人手协助你完成研究。”
“请大王放心,臣一定尽快研究出成果。”
待葛洪离去后,刚刚还保持沉默的郭诵再也忍不住了,他朝前跨出一步道,“主公,您让葛天师研究什么药草治蝗,臣没有异议,只是这蝗虫能吃吗?”
吃蝗虫对古人而言十分困难,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难题,还要克服心理上坎儿。经过天人感应的洗礼,在古代蝗虫已在文化上被神化,在有些偏远地方,别说动员百姓去吃蝗虫,恐怕让他们动手扑杀都是一大难题。
“述之有所不知,从医学角度上看蝗虫不但能吃,还是一种特别有营养且美味的食物。只需去其翅、足,再洗干净,用煮沸的水烫死后即可使用,也可处理好后,炒至熟透食之,若加点调味料的话,可堪比美味佳肴,而且这东西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卫朔的一番话顿时让郭默目瞪口呆,他苦笑几声道:“主公,这话也就是您能说,换个人来说恐怕会被盲目的百姓给当成疯子不可。”
“蝗虫只是一种普通昆虫,我们要借助此次蝗灾破除百姓对蝗虫的迷信,不要再搞什么祭祀之类毫无用处的活动,要让合理治蝗成为日后官府、百姓之准则。”
这时郭默亦有些意动道:“若此话以阐教掌教之名义传遍天下,定可号召天下教民遵从官府安排吃虫灭灾。当蝗灾爆发后,百姓就可暂时用蝗虫裹腹,等候官府拨粮赈灾,即便是百年难遇的蝗灾,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嗯,述之此言不错!”(未完待续。)
第603章 舆论之争
永年元年开春以来,整个中原大地居然只落了一场小雨,再加上去年冬季很少下雪,让燕国上下意识到今年中原一带旱灾、蝗灾将不可避免。
如果旱灾是发生在关中、辽东等水利发达的区域,卫朔也不会感到心急。可偏偏灾害即将在刚刚收复的中原之地爆发,为此燕国上下不得不全力投入到紧张的抗旱救灾之中。
旱灾往往伴随着蝗灾,两大灾害在古代是一场巨大灾难,若处置不当会引发改朝换代这样天崩地裂的大事发生。
在春初雪融的时候,内阁协同工部、户部以及地方官府,雇佣大批民众全力抢修中原水利设施,为此甚至将大运河工程都暂时停止下来。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有人借天灾牟利,卫朔特别行文中原各地,不但大肆减免当地百姓承担的税赋,还严禁天灾期间禁止土地买卖。
另外,为了帮助灾民渡过难关,钱庄还会给灾民提供低息贷款。
最后,各地作坊开始紧急赶制水车等抗旱器械,并通过直道运送至中原各地。
与此同时,报馆在卫朔授意下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宣传,一时间中原即将遭受蝗灾、旱灾的消息传遍天下。
虽然这样做带来不少混乱,但由于官府处置得当,百姓们得知官府已做好了全力赈灾的准备,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渐渐稳定下来。
其实很多时候天灾远没有**带来的破坏力大,相比于天灾带来的危害,卫朔更害怕伴随而来的**隐患。
然而就在燕国投入到一片火热的抗灾治蝗斗争中时,各地一部分旧有名士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竟借机造谣生事。
这些旧有名士高举天人感应的大旗,将天灾爆发的原因归于燕国‘乱政’以及燕王‘暴虐’头上,声称正是如此上天才会降临天祸到中原百姓头上。
不少旧有名士还声泪俱下的上书‘劝谏’卫朔,要求燕王听从民意,罢黜新政,并下罪己文书,以回归传统。
如果说中原河北一带的名士子弟还奢望用表现获得卫朔重用,那么江左世家可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他们直接将矛头指向卫朔。借口中原在残暴羯胡的统治下都没有发生蝗灾,偏偏在燕国收复之后旱灾、蝗灾来势汹汹,这充分说明了上天要惩罚‘某人’。
旧有名士直接忽略掉了燕国上下为赈灾而付出的努力,也无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