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2/4 页)
在眼中他眼中一无是处的裴盾,竟成了谢家救命稻草。
一时之间,让谢裒感概万千。
听到谢家家主登门,裴盾不敢怠慢,大开中门迎接。
见礼之后,双方先是寒暄了一会儿,谢裒便迫不及待地直入正题,他跟裴盾讲了不少内心的担忧,然后又仔细讲了燕王对世家的敌视,并将他打算率领谢家子弟北返的殷切希望告之对方。
裴盾得知谢家有意北返,顿时激动起来。当初他坚持留在建邺不去辽东,就是想向外界尤其向卫朔证明他并非是废物。而今日谢裒前来,完全证明了当初他的选择有多英明,裴盾很清楚假若他能拉拢部分世家北返,未来他这个‘国丈’将做得心安理得、稳如泰山。
“而今中原初定,燕王求贤若渴,幼儒若此时能率谢家北返,必将得燕王重用,以建不世之功,将家族发扬光大。”
谢裒满脸担忧道:“可……可裴公应该很清楚,在燕王麾下,像谢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哈哈哈,幼儒多虑了!唉,这也怪不到你头上,都是朝廷上下将燕王给妖魔化了,其实你只要亲身到燕国体验一番,就会发现事情远非你想象的那样。”
“哦?不知个中详情为何?请裴公为在下解惑!”
裴盾轻抚胸前三缕长须解释道:“幼儒可知近年燕国通过科举制招募的官员中,世家子弟占据了多少?足足有超过近六成以上,而且这个比例在逐年提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科举制并不能阻止世家进入官场、攫取权力。”
“尤其对像谢家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弟而言,通过科考太简单了,唯有那些不学无术之徒,才会被科举制挡在门外,难道幼儒对自家子弟没有信心?”
谢裒听了裴盾的解释大为意动,他自然不相信谢家子弟没有实力通过可考,只是他心中顾虑的方面太多,光解决科举这一条还不足以让他下定决心。
而裴盾显然知道这一点,故而他继续‘蛊惑’道:“老夫猜幼儒心中最为担心的无非是正在中原推行的均田制,担心家族利益受损,以至于没有钱财支持家族发展。”
说到这儿,裴盾突然俯身在谢裒跟前,脸上带着神秘之色问:“幼儒可知每年北地世家从海贸中获利几何?”
看着谢裒茫然的神色,裴盾满脸得色道:“北地世家早已不再将土地收益当做家族重要的经济来源,他们从海贸中获得的利益远远超出土地产出。”(未完待续。)
第601章 王敦病重
当日谢裒在裴府待了足足有两个时辰,最后谢裒表示,愿意举家迁回中原。
同时谢裒还承诺将动员与谢家关系密切的豪族一同回去,他也有个要求,想让大儿子谢奕先去燕国避难,好让他免除后顾之忧。
裴盾满口答应,表示愿意举荐谢奕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并推荐几名谢家子弟前往幽州大学堂进修。
谢裒对此表示很满意,他的目的是让谢家尽快融入辽东,而科举制是辽东士子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谢家子弟进入学堂进修,又是在大名士刘琨名下学习,只要用心,日后自有机会通过科考。
……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太宁元年新年刚过,大将军王敦突然生起病来,医官问诊一番,说是体虚,需补一补,不料几服药下去仍不见好转。
王敦这一病不要紧,顿时让江东局势变得诡谲起来。原本司马绍为了安抚王敦不但邀请对方回京辅政,还交出了朝中大半权力。而眼见王敦重病,时日无多,天子司马绍立即言而无信起来,故意通过王导以各种借口拖延时日。
与此同时,王敦及其心腹担心病体再耽搁下去会坏了大事,又见建邺方面迟迟不愿兑现诺言,不少心腹便蛊惑王敦再次对朝廷逼宫。
显然王敦此时还没做好再次举兵清君侧的心理准备,他只能不顾病体缠身,招来心腹钱凤商议对策。
不巧,王家小辈王羲之因奉父亲王旷之名前来探望堂伯父王敦,也在姑孰大将军府上做客。
当时恰逢晚饭时分,王敦三人便同桌进食。王敦心里烦闷,让钱凤、王羲之陪着喝了几杯水酒。
而王羲之年幼不胜酒力,踉踉跄跄地告退,回旁边厢房去睡了。
王敦也因喝酒喝昏了头,只顾与心腹钱凤诉说心中谋划,一时竟忘记睡在隔壁厢房中的王羲之。
不成想两间房只隔了一层薄薄的隔板,让王羲之在稀里糊涂之下将王敦、钱凤打算谋逆之事听了个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