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3/4 页)
提这事,属下就着手开始准备。同时在下根据主公的提议,打算将新长安建在在龙首原南侧,其规模至少也得跟汉长安差不多才行。这样再加上整修旧城,日后长安将包含新旧两座城池。”
“嗯,不错嘛!很好,这个方案不错!”
“另外,臣以为将来关中作为北方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必将商贾云集。为了不使各方感到拥挤和交通不便,我意在关中渭、泾、灞等八大水系上开挖河道,同时引渭水入长安,使得来往客商可从长安直出渭水,而后入黄河,至河东、洛阳,乃至全国各地。”
“除此之外,正开建中的南北大动脉将从大荔县向西南延伸至长安,而后再向南辐射到雍州南部各郡。”
“而以长安为中心的东西大动脉正在规划当中,起点在潼关,途径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陇山脚下。若将来收复了秦州,这条大动脉还将越过陇山,将横跨整个雍秦两州,成为辽东控制西北的重要干道。”
“哈哈哈,游刺史之言深得我心!这样吧,将从扶南获赔的两百万两白银统统交给雍州刺史府支配,我希望几年之后,游刺史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关中。”(未完待续。)
第420章 元帝登基
建兴六年,五月初,镇北大将军卫朔劝进表到了建邺,引起一片哗然!
众人在吃惊发愣后,迅速回过神来,顿时各地劝进表如同雪片一样涌入建邺。
随着司马邺被害、司马保被推翻,当今天下有资格登上皇位的宗室还有不少,但最合适者非琅琊王司马睿莫属。
很快有一条童谣从建邺传遍各地,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永嘉大乱时,司马王室大多沦覆,但仍有几名幸运儿如琅邪王、西阳王、南顿王、汝南王、彭城王五王获济。
大多数聪明者看得分明,这条童谣显然是指琅琊王将继承国祚,至于童谣出自何处,有何目的,不言自明。
自秦州起兵起,琅琊王就开始在为登基做准备,在暗中他早与心腹刁协、戴渊、刘隗、周顗等人商议好了对策。
当卫朔的劝进表连同南阳王一进入建邺,司马睿立即发动了舆论宣传。
一时间各种童谣、谶语、祥瑞等等登基必备的要素,纷纷涌现。
最让司马睿开心的是,随着卫朔公开支持他上位,其余各地藩镇亦纷纷上书表示支持。
虽然看起来司马睿是人心所向,很得群臣拥戴,可他仍然不敢冒然登基,因为还有个重要人物没有表态。
这个人就是掌握着江左大半军权的王敦,王敦从未正面表态支持其上位。鉴于王敦权重,琅琊王不得不想法取得王敦支持,不然这皇位他肯定坐不安稳。
此时,建邺内局势显得十分微妙。
长安被攻破以后,在以司马羕为首的宗室和以卫朔、李矩、祖逖为首的地方藩镇纷纷劝进的时候,手握强兵的镇东大将军王敦态度并不积极,甚至私下与堂弟王导商议,要另立他人。
王敦认为司马睿过于精明,不利于他掌控朝堂,想要改立司马羕等容易操控的宗室为帝。
辛亏王导头脑清醒,没有被权势迷花眼,他语气诚恳地劝说道:“兄长欲立他人,卫镇北、祖镇西、李司州等人岂能甘心?万一引发诸人联合不欲承认,兄长难道忘了汉末董卓的下场了吗?”
“大王镇守江东多年,无有过错,深孚人望!骤然改立他人,必然引发动乱!你我兄弟二人虽然权势惊人,可又怎能逆天而行呢?请兄长三思而后行!”
王导说得没错,王敦有些高估自家实力了。真要按照王敦意思改立他人,江左必然陷入动乱,到时石勒趁机南下,说不得整个南方半壁江山都将沦陷。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司马睿都是当前皇位最佳继承人选,从他早年进位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到后来的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等到洛阳陷落、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司马家族内便有人移檄天下,推司马睿为盟主,只因当时司马睿重心在整顿江左上,才让司马邺抢先登基。
而晋愍帝司马邺即位以后,司马睿又被加封为左丞相,过了一年多,正式进位为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而到了今天,随着各地藩镇公开表示支持司马睿,其登基做皇帝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敦与堂弟王导商量另立皇帝这件事,很快就被司马睿耳闻。
为了以防万一,司马睿并没有匆匆登基即位,而是走了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