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2/4 页)
其面色凝重心事重重。早先呼延晏向他传信,呼延家族已经跟辽东谈好了条件,只要呼延寔帮助晋军拿下离石擒住刘曜,呼延家族除了参与过洛阳大战的子弟外均可免除一死。
呼延寔自知绝无幸免之理,可他不得不为呼延家族考虑。正如呼延晏所言,他一人犯了罪就要一人承担,决不能牵连到整个家族。
再说呼延谟已继任家主之位,日后将承担起重振呼延家的责任,而他呼延寔就只能成为那个被牺牲的人。
此时刚刚接到晋军攻城消息的刘曜,正手忙脚乱得指挥守军抵抗,绝没有想到他的心腹将领会背叛。
“快,告诉将士们,想活命必须挡住晋军,一旦晋军杀进城里,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正在此时,“哒哒哒!”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就见大队骑兵突然包围了刘曜府邸。
“啊!这不是呼延寔所部骑兵吗?他不去守城跑这儿来干什么?”
刘曜一时摸不清呼延寔是什么意思,以为又发生了什么紧急军情,忙上前问道:“呼延将军是不是晋军攻破城池了?”
见到刘曜当面,呼延寔尽管知晓所谋之事万无一失,却仍忍不住担心紧张。
他硬着头皮回答:“大王,城内各处守将纷纷举旗投降,晋军已攻破了城门,我是来劝大王投降的。”
“呼延将军,你这是要干什么?!我刘曜可没有亏待过你,难道你要背叛汉国不成?不要忘了,你可是匈奴贵族出身,又曾攻破过洛阳,屠杀了不少晋民!就算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孤劝你还是早点迷途知返,只要你诚心悔过,孤既往不咎!”
刘曜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心腹将领呼延寔会造反,面色顿时大变。可惜他的话根本劝不动呼延寔,这一次行动的参与者并不单单只是呼延家,还包括尹车、郭汜等大批汉族将领。
“大王,实话跟你说吧,如今尹车将军已打开了城门放晋军入城,到了这个时候,想必辽东军主力已控制了离石城。非是臣不知忠义,实在是臣不得不呼延家延续考虑,辽东已答应放呼延家一条生路,所有罪愆臣一人担了便是。”
“什么?呼……呼延家已投诚了辽东?”
刘曜闻言大骇,在匈奴内部除了皇族刘姓外,呼延氏、卜氏、兰氏、乔氏四大姓,均是匈奴汉国一等一的大族,掌握着汉国大半的权势。其中呼延家祖上出身于鲜卑人,只是后来被匈奴化了,如今随着汉国局势愈发不利,呼延谟已打算抛弃匈奴身份,重新选择鲜卑身份。(未完待续。)
第333章 眼花缭乱
在辽东军在努力消灭匈奴残部之际,其余各地势力都没闲着,拓跋普根打响了统一拓跋部落的号角,其依托原拓跋中部部落,对拓跋六修发动了一波又一波攻势。
拓跋普根、拓跋六修二人在阴山南麓、河套平原发生了三场大战。拓跋普根部下团结一心故技高一筹,三战三捷击败拓跋六修五万大军,占据了战场主动权。消灭了拓跋六修的机动兵力之后,拓跋普根开始直指拓跋六修残部最后驻地——盛乐。
志在最后一搏的拓跋六修集结起部落中最后青壮共五万人,对外号称十万于盛乐城下,准备与追击而来的拓跋普根决一死战。
建兴四年,三月,拓跋部落两大分裂势力于盛乐附近展开决战。拓跋普根以堂弟拓跋郁律为前锋率一万骑兵深入盛乐一带,引诱拓跋六修出城决战。
拓跋六修见只有区区一万骑兵就敢孤军深入,随即下令打算一举吃掉拓跋郁律,以此来稳定盛乐城内人心。
拓跋普根趁着拓跋六修合围拓跋郁律之际,立即命主力突袭盛乐得手,随后又亲率主力将拓跋六修残部团团包围在盛乐以西。
八万对五万,再加上拓跋普根连战连捷士气高昂,基本上已锁定了胜利。而拓跋六修困兽犹斗其失败的命运已无法逆转,可其临死反扑仍然给拓跋普根带来巨大伤亡。
经过一个时辰激战,最终双方共有三万鲜卑骑兵死于非命,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只有不到万余拓跋六修残部投降了拓跋普根。
拓跋普根如愿重新拓跋部落,只可惜经过接二连三的内乱,拓跋部落实力已下降至历史最低。整个部落中能战之士从拓跋猗卢时代的二十余万。到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人,足足少了一半左右。
拓跋普根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部落,短时间内拓跋部落根本无力南下中原。更为严重的是,身体本就不好的拓跋普根,好不容易撑到大战结束,结果刚一完成统一大业。其便病倒无法主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