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页)
明日天黑前赶到高句丽城!”
“诺!”众人齐声应道。
在夜幕掩护下,六千余(收编了部分底层鲜卑人和汉人奴隶)晋军骑兵分成前后两个集团,汇成一股铁流滚滚向东北方向而去,并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之中。
高句丽城是玄菟郡的治所所在地,同时也是晋人的主要聚集地。在野外逐渐成为鲜卑人、乌丸人牧场的情况下,晋人只好蜗居在高大的城池内苟延残喘。
这种情况随着裴武离任之后显得愈加严重,因为缺乏统一的领导,玄菟郡境内各县只能各自为政,渐渐压制不住强大起来的各部胡人。
六千晋军骑兵一路疾行,沿着辽水而上,途中还顺手消灭了一股不到万人的小规模乌丸部落,这支不到两千户的乌丸部落在晋军的铁蹄下眨眼间灰飞烟灭。
沿途一路走来,卫朔很少看到汉人村庄,即便偶尔遇到几个汉人坞堡,里面也不过才聚集了数百人,反而到处是鲜卑人或者乌丸人的部落。
通过与裴开交谈,卫朔才搞清楚,自魏晋以来,朝廷一直奉行的是胡人内迁政策。大批、乌丸人、鲜卑人在当地官府的通融下,纷纷从寒冷的北地迁居到内陆。如今在幽平两州已聚集了近百万的胡人,就是在小小的玄菟郡也有十多万胡人安居落户。
翌日,天黑之前,卫朔一行终于抵达了有些破败的高句丽城。
“主公,前面就是玄菟郡,前朝年间,本朝宣帝灭公孙渊,废候城县,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后来武帝又废止了辽阳县,如今玄菟郡仅辖高句丽、望平、高显三县。”
“玄菟郡设立于汉武帝元封三年,直到后汉安帝时,因高句丽入侵才逐渐放弃了外长城一带的土地,将玄菟郡迁至内长城,直到今日。”
看着侃侃而谈的裴开,卫朔满意的点点头道:“裴家果然不愧是世家大族,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也有如此见识!”
“主公,过奖了,我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
“哈哈哈,照本宣科也是一种本事啊!走吧,我们到高句丽城内看看!”
说着卫朔就带头进入了高句丽县城,骑在马上他打量着用夯土修建的城墙,在数百年的风雨中,早被刀削斧劈弄得残缺不全。县城内随处可见的低矮房屋内,一双双惊惧的眼神从门缝中观察着冒然闯进城内的骑兵部队。
烈日下,数十名身穿晋朝官服的人在县令高诩的带领下,默默注视着缓缓走来的卫朔等人,一言不发。
裴开策马走上前咳嗽了一声,然后大声问道:“你们这里谁是管事的?”
高诩闻言站了出来,上前弯腰拱手施礼道:“在下添为本地县令高诩,拜见将军大人!”
“县令?”
听说眼前中年人是本地县令,卫朔突然来了兴趣。突然打马上前问道:“高大人在此地任职多久了?”
“回大人,有三年时间了,当初得幽州刺史王浚的举荐,我得以被朝廷任命为此地的县令一职。”高诩深知眼前这群杀气冲天的人不好惹,故老老实实回答道。
“他娘的!没想到王浚竟然把手伸到了这里。”卫朔闻言恨恨地骂了一句。
“高县令,在下非是别人,乃朝廷新任命的东夷校尉兼任辽东郡守,得知玄菟郡有胡人作乱,本官作为东夷校尉有管理辽东胡族的责任,故亲率骑兵六千前来,就是为了向胡人宣扬朝廷威仪,并安抚本地的百姓。希望高大人多多配合一下!”
高诩得知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前段时间威震辽东大地的卫朔,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卫朔会亲自率兵北上,再想起自己官职的来历,不禁有些手足无措。
“下官不知卫大人当面,请多多赎罪!”
卫朔却一摆手道:“高县令,虽然你是王浚任命的官员,不过我不会在意,日后只要你尽心办事,我就一定不会亏待你。你们也都听好了,我对尔等的要求不多,只要用心为民做事就行,其他的不必考虑太多。”
“谨遵大人教诲!”众人齐声应道。
“好,不错!”说完卫朔跳下马,与高句丽县各级官员相携一起走向县衙。
卫朔边走边问道:“高县令,你且跟我说说高句丽县的情况。”
“启禀校尉大人,如今高句丽城内有汉民一万两千人,户两千七百户,士卒不到五百人!”高诩缓缓答道。
听到高句丽县才一万余人,卫朔心中有些失望,他一路上屠杀掉的胡人就不下两万人,俘虏的胡人也有数万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