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民国那些事儿 史冷金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百姓称快。此后他的保险区内几乎没有胡匪骚扰,张作霖因此得到人们的称赞,声名鹊起。

张作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保险团中脱颖而出,成为绿林“总瓢把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基于这个“义”字。显然,他的能力、气度、义气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张作霖还善于钻营机巧,善于结拜笼络。他做土匪时,与许多绿林兄弟结成患难之交,如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冯德至、孙大虎、汲金纯等。张正是在不断地结拜兄弟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势力得到充实。因为他们是结拜兄弟,该讲义气,所以在创业时能同生死共患难。及到后来,张又办军事培训学校,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如姜登选、韩春霖、杨宇霆、许兰州、郭松龄等。张对他们私授以军政职权,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对内对外,张采用结秦晋之好、收义子等方式来缓和内外矛盾,招揽人才。张作霖常对部下施以恩惠,常以严慈家长的身份出现。通过种种手段,张作霖在奉系军阀上层建立起一个严密的宗社集团,这些人最起码在张的创业过程中是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取得对外的一致性。张作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在那个年代,义气很重要。所以,他有很多过命的好朋友支持他。无论什么要命的关头都能死里逃生,可不都是幸运。

“湖子”督军(2)

当时辽西地区长年受胡匪滋扰,民无聊生。许多胡匪势力强大,党羽千余,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张作霖嫉恶如仇,在他带领下,连年痛剿,当地的百姓对于张作霖的“王师”特别欢迎。

可还有个奸诈凶残的土匪杜立三很难对付。杜立三盘踞在辽中县青麻坎。杜立三的势力越来越大,官军也拿他无法。他自称马上皇帝双手使枪,本事了得。在他盘踞的地方,随意封官许愿,老百姓见他称之为杜大人。盛京将军赵尔巽曾下令“严密访拿”,几次派兵进剿,但都败下阵来。为除这个心头之患,张作霖等人对杜立三是强攻还是智取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杜立三为人小心谨慎,马上功夫又非比寻常,城池坚固,徒众凶顽。因此,他们决定智取。先由张作霖派人到辽中县送上一封贺信,祝贺杜立三被奉天省招抚,当上比张作霖还高的大官。让杜立三火速到奉天向徐世昌总督致谢。杜立三有所察觉,没有贸然行动。

杜立三没有掉进陷阱,计划落空。但是张作霖没有灰心他想到了他的义父黑山秀才杜泮林。杜立三拜认杜泮林为同族叔,对其言听计从,十分尊重。于是张作霖打算利用这层关系诱捕杜立三。

为此,张作霖特地把杜泮林从黑山接到新民,并给杜泮林引见省城大员证实给杜泮林看确实是招抚。杜泮林是老实人,就给杜立三写信,言辞恳切,信中有“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等语。杜立三接到信后,将信将疑地到了新民府,在见到委员殷鸿寿的时候,杜立三仍然小心翼翼,双手插兜,紧握枪柄。直到谈话完毕,殷鸿寿突然高喊:“送客!”就在杜立三走到门口,转身请殷鸿寿留步的时候,几个壮汉一齐上来把杜立三按倒在地,卸了双枪,然后捆住,当晚枪决了杜立三。枪决杜立三之后,张作霖按照原来的部署一举端了杜立三的老巢。扫除了杜立三一党人,匪患已绝,人心大快。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发迹八角台

随着张作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当时达到二十多个村子,他手下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个一百多人的大团,由当地的地痞流氓组成,这个大团的团长是一个叫金寿山的。这个大团不但不保民,反倒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张作霖带领自己手下赶走了金寿山。后来,在腊月三十晚上,金寿山带人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带着部众冲出包围,逃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八角台,就在逃跑的途中,张作霖的妻子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张学良。

八角台是个大集镇,商号繁多,鱼龙混杂,商会的人听说张作霖来了,争相款待,因为张作霖有着保民卫民的好名声,所以地方绅商都表示希望张作霖和部众留下来,维护当地治安。就这样张作霖作了八角台的团练长。张作霖在八角台落脚,八角台也成了张作霖的发迹之地。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里,社会秩序逐渐稳定,张作霖尽心尽力经营他的武装,因此他的势力扩展很快。但是这时社会逐步稳定,八角台已经不需要他的势力保护。这时商会会长就想给张作霖及其部众找一个出路。当时的绅商决定将张作霖的势力交给政府,于是张“改邪归正化私团为公团”被政府收编。

张作霖由一个民团武装的头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异世天然呆王妃十八岁,爱无处不在浮华一生沙丘情锁迷糊小医女带着农场逍遥古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