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送给残疾人的朋友(第2/3 页)
“谁说你交代完了?”毕文谦笑得不怀好意,“你是说了你的对象,但我写歌总不能以偏概全吧?黄哥,说说你那些战友,他们的对象也是这样吗?要说实话哟!”
笑容背后,毕文谦非常忐忑。
果然,话音一落,黄荣红润的脸色就开始黯淡了。
“这样的当然不少……但也有一些战友收了吹灯信。”
“吹灯信?”
“就是分手。”回答追问的,不是黄荣,而是毕文谦身边的孙云。
直到此刻,毕文谦才惊觉,孙云已经沉默了许久了。
但没等他细想,黄荣的声音就又响了,带着不满:“有一个战友,隔三岔五就有信,我们一起在猫耳洞的时候,都羡慕他,后来他负了伤,少了一只胳膊,结果还没等他出院,吹灯信就到了!”这一刻,黄荣的眼睛里燃着怒气,却又很快熄了下去,“……当然,这是极个别的。”
这样的事情,理所当然的被所有人咒骂起来。
早在10年代,收集历史资料的时候,毕文谦就知道这样的事情存在了。既然,眼前的黄荣说是极个别现象……反正他是信了。
发乎于情的咒骂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趁着人声稍微小些的机会,毕文谦又问道:“黄哥,你那战友……恨她吗?”
问题问得不清晰,但黄荣丝毫没有理解偏差。在短暂的沉默后,他缓缓开了口:“恨,当然恨过。但过了一阵,也就淡了。将心比心,姑娘也是想过日子,过好日子。”
“那……你们……后悔吗?”
“后悔?”黄荣的身子猛然一直,巴掌按在桌子上,眼睛瞪得大亮,“为什么后悔?我们保家卫国,流血流汗,把命留在老山,就是为了后方的家人过安稳日子!我们不牺牲,谁牺牲?”
毕文谦有些理不清自己的问题和黄荣的回答之间的逻辑,也许,这种貌似缺乏逻辑的思维回路,其实就是10年代和80年代的……代沟。看着他毫不犹豫的表情,毕文谦知道,自己拿到了想要的答案。
握着拳头,轻轻在桌子上一敲,毕文谦从衣兜儿里摸出了一个作业本,一支铅笔,一齐放在桌上,高声问道:“请问,谁可以借我一支手电筒?”
“我有!”
毕文谦的座位底下又一次响起了干干的声音,寻声低头,只见一个灯光打在毕文谦新穿的白胶鞋上。
“谢谢!”
俯身接过了手电筒,毕文谦又一次高声说到:“大家,我身体不太好,闻着烟味儿会头晕,我现在就写歌,大家可以暂时不抽烟吗?对不起哈!”
“没得问题!”
“我这就掐了!”
“爸,快把烟熄了!”
看来,车厢里的人都期待着。虽然,他们似乎并不清楚,现场写歌是一个什么概念。很快,车厢里不仅烟味渐渐淡去,连人声都几乎没了,只听得一声声火车经过铁轨的声音。
夜,突然安静了。仿佛一个正在孕育的母亲。
借着昏暗的车厢灯光,毕文谦偏头看了一眼孙云。她已经放开了他的手,眼神脉脉地望过来,忐忑中充满了期待。
左手打着手电筒,右手握着铅笔,毕文谦在作业纸上不紧不慢地写了起来。
几分钟过了,一声纸响,毕文谦撕下了一页,推在了桌子正中。
就在黄荣迟疑的瞬间,王爷爷敏捷地伸手一把按住纸,抓在了自己面前,另一只手里,却是不知从哪里摸出来的手电筒。
“小朋友,你这字……得好好练一下啊!”
只瞄了一眼,王爷爷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但他也没在这问题上继续纠缠,慢慢移着电筒光,大声读了出来。
“1985年秋,第一次坐火车,听战斗英雄黄荣讲述,有感——如果你当了英雄,我就是英雄的爱妻;如果你牺牲,我就是烈士的未婚妻;如果你负伤,我就是残疾人的朋友——这首歌,送给英雄的爱妻,送给烈士的未婚妻,顺便也送给残疾人的朋友——毕云诗。”
王爷爷一抬眼,毕文谦赶紧解释道:“笔名,我听说人家都有的。”
“哈哈,人还小,学得倒挺快的。”王爷爷爽朗地笑了一声,“你这字写得让人着急,但这话,真有些味道。歌呢?”
“有些腹稿,我再斟酌一会儿。”
“好,好,就凭你这几句话,你的歌,等得!”王爷爷转头问向黄荣,“你觉得呢,黄英雄?”
“嗯……”黄荣腼腆地点了点头,却又忽然觉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