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心相互对应的两种波长,称为互补色(plementary color),混合后产生白光的感觉。
负后像,后像之所以称为负性的,是因为这种视觉后效的颜色是和原来的颜色相反的。长时间地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会使光感受器产生疲劳,这时再看一个白色表面,就会看到原来颜色的互补色。
减法颜色混合:没有被吸收的波长,也就是被反射的波长,就是所知觉到的蜡笔混合物的颜色。
色盲就是部分或完全不能分辨颜色。在观察绿、黄、黑三色旗时不能产生负后像。
(2)颜色视觉的理论
扬爵士(sir Thomas Young):正常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产生心理上的基本感觉:红、绿和蓝。其他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相加或者相减混合得到的。
赫尔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修正和扩展,形成杨—赫尔姆霍兹三原色理论(trichromatic theory),这一理论可以解释颜色感觉和色盲,但无法解释视觉后效以及为什么色盲者不能区分成对的颜色。
海林(Ewald Hering)拮抗加工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的成分。产生互补色的视觉后效是因为系统中的一个成分疲劳了,因此增加了它的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色盲的类型成对地出现,是因为颜色系统实际上是由相对立的成对颜色构成的,而不是由单一的基本颜色构成的。
这些理论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这些阶段与视觉系统中连续的生理结构相对应。我们了解到确实存在着两三种锥体细胞,每一种锥体细胞对特定范围的波长起反应,它们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线最敏感。(蓝细胞)对波长为435纳米;(绿细胞)对535纳米;(红细胞)对570纳米,证实了赫尔姆霍兹的预测:颜色视觉依赖于三种颜色感受器,色盲者缺少一种或者多种锥体感受器。
拮抗加工理论以及赫尔维奇和詹姆士认为每个颜色对的两个成分是通过神经抑制而实现其对立作用(拮抗)的。一些神经节细胞接受来自红光的兴奋性输入和来自绿光的抑制性输入。系统内的其他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是相对立的过程。而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综合三种锥体细胞的输出结果,这两种神经节细胞联系起来形成了红/绿的拮抗加工系统的生理基础。神经节细胞组成了蓝/黄拮抗系统。黑/白拮抗系统影响我们知觉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
6、复杂的视觉分析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是指接受刺激的视觉区域。视觉通路上细胞的感受野就是接受刺激的视野区域。视网膜上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是同心圆。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感受野有两种:
* 一种是,在中央区的刺激可以引起细胞的兴奋,而在周围区域的刺激能抑制该细胞。
* 另一种是,和前一种细胞有相反的兴奋——抑制模式,抑制的中央区和兴奋的周围区域。
刺激对比可以引起神经节细胞的最大兴奋。
休贝尔(David Hubel)和威塞尔(Torsten Wiesel)对视皮层细胞感受野研究,发现细胞的组织方式,即对最可能引起他们放电的视觉细胞是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的,如一种皮层细胞称简单细胞,对它们“偏好”朝向的小棒有最强的反应;复杂细胞也有偏好,但小棒必须运动。超复杂细胞要求运动的小棒有特定的长度或者特定的运动角度。
人们对世界的知觉经常是外部信息(进入眼睛中的光波)和竞争信息的内部资源,两者的联合表征。
三、 听觉
1、物理声音
频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波的周期循环次数。振幅是指专用波强度的物理特性。
2、声音的心理维度
(1)音高
音高(pitch)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敏感的纯音范围是从20赫兹的低频到2000赫兹的高频。
在频率很低的时候,频率只要增加一点点,就能引起音高的显著增高。在频率较高时,你需要将频率提高很多才能够感觉到音高的差异。
(2)响度
响度(loudness)或者物理强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大的声波会给人大声的感觉。
(3)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