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太君,您的休息休息”。伪军讨好的陪着笑脸,过去把石头用袖子擦了擦。对村上队长说。
“要西!”
村上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了上去。
“轰”的一下,连同村上,带周围的伪军鬼子又倒了好几个。
石头下面的三个手雷可不是闹着完了。
其余的鬼子和伪军一看,这下完了。队长也死了,撤吧。
于是剩下的人,抬着尸体以比来时还快数倍的速度撤了。
看到鬼子撤了,老鲍向李铁翘起了大拇指。
“行,服了”。
李铁却装起B来,
“小意思,再来几个也不怕。”
收拾一下,咱也撤。
在老鲍的带路下,李铁和老鲍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王家沟。
可以,据老乡们讲,连长他们应该在四五天前就已经转移了,具体去哪里了,谁也不知道。
四五天前,李铁正在孝敬干娘呢。
“李铁,怎么办?”
老鲍没了主意,本想着跟着李铁找到正规军,沾点李铁的光,参加八路军,可人家走了,光没沾上。
“能联系上游击队吗?”
“能”。
“先找游击队吧,等连长他们回来再说。”
这时的八路,今天在这里驻扎,明天就去了别处,实在是不好找,李铁打算先在游击队混,到哪里不一样打鬼子啊。
通过游击队特殊的记号,李铁他们顺利的与游击队会合了。
“欢迎李铁同志”。
游击队的张队长握着李铁的手乐呵呵的说道。
张队长李铁认识,毕竟打交道经常一些。
能不乐嘛,三支汉阳造,外加一百多发子弹,足可以使游击队的实力翻了一番。
张队长的游击队有三十来人,可只有四杆快枪,一支三八大盖,其余的不是大刀就是长矛,他作为队长,也只有一支汉阳造,连支驳壳枪都没有,全队的子弹加在一起只有三十七发,而三八大盖只有两发子弹,也没有刺刀,打完这两枪后,就是烧火棍一个。
这与李铁在电视上看到的游击队完全不同,游击队长一般至少是一支驳壳枪,子弹是从来不缺的,而普通战士也是人手一支快枪,甚至还有手榴弹。
看到这支游击队,才知道这是多么的荒唐,整个游击队竟然没有一枚手榴弹!这还不算,游击队员们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够惨的。
“有落脚的地方吗?”
“有,请跟我们来。”
翻过了一座山,又翻过了一座山,李铁也记不得这是第几座山了,终于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爬上了一座山梁。
这其实不是一座山梁,在下面看来这是一悬崖的上面,其实这是一块很大的平地——爬上来之后才能看到。
几个村子在远处隐隐约约的露了出来。
“这是我们的地盘,鬼子从来不知道这里的。”
这是一块被外人遗忘了的角落。
一块块的田地可以种植玉米、地瓜、花生和谷子之类的。可惜由于山高水远田地少,庄稼产量不高,仅能维持不多的人的生活。
李铁打量着张队长他们住的这块根据地。
这是一块呈不规则方形的山顶,东西大约有四五里南北大约五六里,上面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但不深;仅有几米,深的地方也不过十来米。三面是悬崖,南面是比较陡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乔木,大树之间长满了灌木。山坡下是一条河,河不大,水也不深。
李铁他们是从东面悬崖上上来的。这也是三面悬崖唯一的一条路。
李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到了宿营地,也就是几间草房,张队长拿出了全部的家当用来招待李铁。
饭后,张队长给李铁讲了讲了游击队以及附近的情况。
下了悬崖不远就有鬼子和伪军活动,为了保持这块地方的隐蔽,张队长他们从来不在附近活动,这也是鬼子和伪军找不到他们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块山顶,从悬崖下面看,感觉到非常小,小的不可能有人居住。所以鬼子也就没来扫荡过。
这里有三个村子,一共约有二百来户乡亲,极少有人下山,即便下山,也不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尽量保守着这个秘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谁知道这个秘密还能维持多少时日?
李铁觉的自己有义务为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