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军等的花都谢了。
“大家不要急,现在这一块马上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根据地了,我们也需要部队驻防的。而且,如果把人马全部带到那边的话,兵力太集中,容易引起鬼子的警觉,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我们在这里整编的话,即扩大了防区,又不会引起鬼子的注意力。你们放心,我回去后,会马上让来整编的部队送一批粮食过来,先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再谈其它的。”
得到李铁的保证,三位当家的拿出压箱底的东西来欢迎两位八路军代表。
一场酒饱饭足后,李铁和老雷在三位当家的的带领下,参观了自救队的营区,并接见了自救队的大部分人员(少量在外执行任务)。然后离开自救队,连夜回到根据地。
二狗区队长听说这事之后,大喜过望,当即就让人带着一支小队过去进行改编。成立了第六小队,小队长王唯,主力是从自救队里挑出来的青壮年,再加上从一、二小队抽出的一部队战士。而常富贵和于一水由于年纪较大,所以就带着挑剩下的一部分自救队成员成立了一支民兵连,虽然人数不多,但也将就了。当然,就算是民兵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当土匪时所能比的,清一色的三八大盖。直接把常富贵和于一水乐得的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正文 第十六节
花开多头,各表一枝。
连绵不绝的沂蒙山区,到处丘陵遍布,山岭横亘。
在这样的山区里,别说藏匿个几十人的小队伍,就是藏下千军万马,那也是小意思。随随便便找个小山沟,几十人就不见了踪影,就是熟悉这一带地形的人都无处寻找,更别说是外来的人了。
同样,纯朴的山岭也以丰富的食物养育了纯朴的山民。
不过,这丰富的食物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了的。其中就有不少的毒物,也许它的外形很美丽,也许它看起来很美味,但如果不是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民,这也许就是你送命的原因。这大概就是传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游击队可以在这一带自由自在的出没,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可别人就不行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这方圆百里的大山里,就藏匿着数支游击队。他们或者几十人,几十支枪,活跃在这绵绵的丘陵地区,不时的给鬼子一狠狠的一刀;或者只有十几人,几支枪,或者仅有一支枪,甚至只有一些冷兵器,但他们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对敌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把敌人斗的筋疲力尽,顾头不顾腚。
由于他们的武器装备的限制,所以他们不能对敌人进行大的进攻,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熟悉地形,每当大部队进攻或者防守的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敌人造成自己就是八路军主力的假象,导致鬼子和伪军判断失误,从而给八路军创造机会,重创鬼子或者从容撤退。
沂县游击队是多支游击队的统称。其实是大约有五六支游击队,都用这个“番号”。因为上级没有给个明确的说法,只是鼓励成立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而后就有数支队伍成立了。但上级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待,只让大家以沂县区中队的下属单位的名义展开斗争。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正宗的区中队,也不管自己有多少人枪,通通的自称“沂县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中,最多的有三十多人,十多支三八大盖,其余的不过是大刀长矛和鸟枪,最少的有十来人,只有一支手枪——十子连,其余的有两支鸟枪和大刀。毕竟大刀和长矛还是自己可以找铁匠解决的嘛。当然,少不了游击队统一的秘密武器:铁皮桶和鞭炮。
吕梁所在游击队仅有十来人,武器只有两支老套筒,两支鸟枪,其余的就是大刀和长矛了。老头由于年龄有点大了,所以负责整支队伍的后勤——其余相当于炊事班班长的角色。给大家做做饭,给大家弄点吃的,反正现在队伍上也没什么过高的要求,什么厨师必须达到国家三级之上,有什么卫生许可证、健康证之类的东西,只要能把饭做熟就可以了,而且由于自己在这支小队伍上年龄最大,且这些年轻人年龄和自己孩子差不多,所以吕梁不由的把这些人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把一个老人的对孩子的父爱全部的转嫁到了这些人的身上。同样,付出的必定有收获,这些年轻人已经把吕梁看成了自己的长辈,平时生活上有什么高兴或者不快的事,都愿意跟吕梁说,听一下吕梁对自己的看法,吕梁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担负起一个指导员的工作来。
就这样,吕梁跟随着这支小小的游击队转眼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自从两年多年以前与老伴分别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