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页)
回乡下。
一路上都是黄沙路。本地不产黄沙,这路应该也造价不菲。
梦醒妈妈家也有亲戚在乡下,她舅舅还有个苹果园。她的家乡是丘陵地带,漫山遍野的石头,不适合耕种,所以那里地广人稀,即使在县城,大街上白天也不大有什么人,全县加上农业人口才五十万左右。舅舅家的住的山村,进村的路是条颠簸的山路,后来山下的河道干涸,才在河道上修了一条水泥路,车子可以开进去运苹果。
张允鑫的家乡满街是人,地盘比梦醒家乡小许多,却有一百多万人口。
车子在村口停住,张允鑫带着梦醒过一座桥往村里走。桥下自然是一条河,不知道是天然的河还是运河,河上有船来回穿梭——跟江南一样,这里水网密布,船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让梦醒无限惊奇的是,村里的路居然是砖铺路——当时她以为是这里的农村有钱,村里的路居然用砖来铺。后来她细想想才明白,这种广袤的平原地区,土质偏软,不产石头,只能用砖来铺路,否则一下雨满村都是烂泥巴,根本没有办法走。
路边相挨着是一座座院落,一户户人家,有一家类似家庭小卖部的小店开门营业,里面的女人跟张允鑫打着招呼,不住地张望着梦醒,眼睛里都是好奇。
梦醒飞红了脸,头一低跟在张允鑫后面,踩着他的脚后跟走。
转了一道完,在一处院外停下。院门开着,说明家里有人。张允鑫推开门叫:“爸,妈,我回来了。”
院子一侧,一个个子矮小,背有些驼,头发都还黑的女人迎出来,对着张允鑫伊里哇啦说一通,又看看梦醒,又对着梦醒伊里哇啦说一通,把她手里拎的旅行袋接过来,让进正对着大门的一栋三开间的房子。
轮到张允鑫给她做翻译:“梦醒,这是我妈,她问你一路是不是很辛苦。”
梦醒连忙叫阿姨好,又说一路不辛苦。
张允鑫妈妈笑嘻嘻地打量着梦醒,从头看到脚,又通过儿子问候几句,让儿子到厨房里拿开水给梦醒洗脸,自己到厨房里去煮。
过了一会儿,张允鑫捧进来一碗类似糯米团子一样的东西进来给梦醒吃。梦醒看着就没胃口,摇摇头说自己不喜欢吃甜的。
张允鑫说:“不是甜的,是实心的。”
实心的?那更不能吃了,什么味道都没有,怎么下咽啊?于是她说:“我不饿,你们吃好了。”
张允鑫把那碗团子端回厨房,过了一会儿,又端来一碗鸡汤粉丝,碗底卧着一只剥了皮的煮鸡蛋。
是不是鸡汤粉丝是他们这里待客的最高礼节?怎么在他姑妈家吃这个,在他家也吃这个?梦醒十分不好思,连忙说:“我真的不饿,你别让你妈这么忙来忙去好不好?”
张允鑫说:“她忙,但是她很高兴。她这是爱屋及乌!她喜欢我,你跟着我沾光。”
梦醒佯装生气地说:“这样啊,我这人一向不喜欢沾人家光,我更不能吃了。”
张允鑫连忙说:“哪里哪里,我开玩笑。我妈喜欢你才做的,我跟着你沾光。”
梦醒端起碗来往嘴里送。本地农家自己散养的鸡的味道非常好,粉丝里面好几块鸡肉。张允鑫妈妈过来,一边跟儿子聊天一边很满足地看着他们吃。
过一会儿张允鑫的妹妹张美英从村里小姐妹家回来,跟张允鑫也伊里哇啦说一通。张允鑫说她:“你为什么不说普通话?本来指望着回来你还可以跟梦醒说说话,你又不说——”
张美英飞跑到厨房,留下一句话梦醒听懂了。她用本地话说:“不得好意思!”
意思就是——说普通话不太好意思。
21 乡村生活
梦醒住部队大院的时候,那些大兵叔叔哥哥都是质朴的农村青年。他们跟她开玩笑,把她搞哭又吓得使劲哄她。她依然记得她第一次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在门口,一个兵叔叔告诉她菜已经卖光。梦醒想着买不到菜晚饭怎么办,会不会给妈妈骂,一急当场大哭,兵叔叔还从来没见过这么不经逗的孩子,赶紧说:“没卖光没卖光,我吓你的。”
梦醒依然捂眼大哭,不理睬他。
兵叔叔只好从她手里接过锅碗,替她买了饭菜送到她手上,她这才止住哭。
她自己的舅舅姨妈都是农民,所以梦醒对农村家庭和农村子弟并无偏见,梦醒的家庭也是如此。
那天下午,梦醒见过张允鑫的爸爸和爷爷。他爸爸和爷爷长得都很高大,相比之下,张允鑫矮小很多。张允鑫爸爸身板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