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页)
这个基金里来,剩下百分之二十单独设立一个基金,用来回报五溪源乡的父老乡亲们。老廖,你看这样行吗?”
“行,苏镇长,我替五溪源的父老乡亲们先谢谢你了。”廖早云是土生土长的五溪源人,当然希望能为家乡做份贡献。
“好了,大家都商量好了。我提议这个基金由张主席负责监管,大家有没有意见?”
“张主席来监管我们就放心了,没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道,看来张三泉的威望还是那么高。
“至于这个基金的运作规章我初步拟定了,读给大家听一下,看有没有意见。”
运作规章很简单,就是每家捐款企业从股东中选出两人做监事,组成监事会,张三泉是监事会主席。重大决定、所有账目都必须经过监事会审查,监事会将会与被捐助单位如县六中签订协议,有权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控等等。此外欢迎个人和企业踊跃捐款,每月监事会都会将捐款金额和使用情况公布一次。
现在这个基金会还很简略,制度规章只能是一步步跟着发展。
“至于这个基金会叫什么名字,大家可以提个意见,讨论一下看哪个最合适。”苏望最后说道。
“苏镇长,我们都是些大老粗,那会取个好名,还是你拿主意吧。”莫会仁笑呵呵地说道,引起大家的附和。
“那就叫第一基金会吧。”苏望也懒得去想什么名字。
“好,第一,这可是我们麻水镇、义陵县第一个基金会。”张三泉首先赞同道,大家也便都同意了。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临走前准备(二)
正文'第一百三十五章临走前准备(二)——
第一百三十五章临走前准备(二)
正事聊完了,大家便坐下来吃饭,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天,说着一些闲话。廖早云悄悄地对苏望道:“苏镇长,有件事我定不下来,还要请你还来做决定。”
“什么事?”
“有个东越商人找到我,想把一个地区的代理权定下来。”
“东越省?这个你可以决定啊。”
“苏镇长,除了东越省,他还想要香江和濠江两个地区的代理权。”
苏望眼睛一亮,这个东越人还真有眼光有勇气,这个时候居然就敢向香江、濠江地区进军。
“老廖,这人在哪里?”
“跟我来义陵了,现在在县招待所住着呢。”
“好,待会我们一起去会会他。”
吃完饭,苏望跟着廖早云来到了县招待所,见到了那位东越人。一进mén,苏望就觉得眼前这个人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而那人也嗖地站了起来,瞪着眼睛指着苏望。
“老于”
“小苏”
两人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廖早云在一旁惊喜道:“苏镇长,于总,原来你们两位认识啊。”
“认识,小苏,我们一晃有几年没见面了?”
“两年多了。上次见面还是92年5月份,当时我请假去了沪江,我们在沪江市文化广场又见了一面。想不到今天在这里却相遇了,真是有缘。”
“是啊,太有缘了。”
“老于,吃饭了吗?”
“吃了,刚泡了两包方便面。”
“难怪我一进mén就闻到一股方便面味道。我说老于,当初你在沪江就捞了两三千万元吧,现在怎么着也得五六千万吧,怎么还吃方便面。”苏望不由打趣道。
老于不由嘿嘿一笑:“挣钱不就图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中午想吃方便面,那就吃方便面。”
“老于,你可真的一点都没变啊。”苏望不由感叹道。
“小苏,你可变化大了。当初还是一个máo头大学生,现在也成了大老板了。”老于也在那感叹道。
“不,老于,我现在可不是什么老板,醉乡酒业的董事长是我妈,我只是义陵县的一个小干部而已。”
“呀,小苏,你怎么当官去了?真是可惜,你不去做生意真是太可惜了。”
“人各有志,兴趣爱好不同,勉强不来。”苏望接着对一直愣在一边的廖早云道,“这位于久南于老板是我92年在沪江认识的,当初我们一起买认购证。”
接着苏望主讲,于久南补充几句,廖早云便了解于久南的背景以及与苏望结识的经过。
于久南八十年代靠走街串巷卖老鼠yào挖到了第一桶金,90年,还在争论期间,他冒险下海,用积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