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 页)
前一段时间吸引了香港监管部门的注意,2002年7月25日,港交所发表了一份〃首次上市及持续上市资格及除牌程序有关事宜之上市规则修订建议咨询文件〃(咨询文件),咨询公众意见。其中一项建议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价格如低于5角便必须合并,否则有可能遭除牌。该建议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弹,文件发布的第二天,在主板上市的761只股份中,有577只(即76%)的股价下跌,前日收市价在5角或以下的股份(细价股)的总市值下跌亿港元,相等于全部细价股市值约10%,或主板总市值约%。
由于国内A、B股市场鲜有几毛,乃至几分钱的股票,所以一些初入香港股票市场的大陆投资者,图得便宜,以买细价股为乐。除有操纵股价之嫌的人士之外,一般投资者的赌博心理较重。细价股虽然便宜,易受消息刺激,波动较大,似乎较能多盈利,但风险亦很高。提醒投资者注意,香港股票市场较大陆股票市场更为有效,香港市场亦没有便宜的午餐。
。 想看书来
坚持价值投资是关键
在香港市场买股票和在A股不一样,在香港买的都是蓝筹股,别的股票不敢碰,更别说权证之类的。如果有投资者买港股还是像A股一样见价格低的就买,有可能会吃大亏。
香港市场虽然由机构投资者占据主流,价值投资理念成为主导,但同样也存在投机氛围,香港市场存在有一批仙股群体,其股价只有几分钱,这类品种偶尔通过大幅波动表演一番,一些习惯了A股投机策略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这会是很好的炒作品种。但是,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在市场体制上有着很大不同,内地的监管部门对于增发新股等有着相对严格的限制,而在香港市场上,企业要增发新股相对容易,因此仙股的供给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巨大的供给量能够消化原本用来炒作的资金。最终的结果就是投资者的钱流入了企业,让那些原本融资比较困难的企业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资金。
另外,香港市场早已推出指数期货,因此下跌和上涨都有明显的过头现象。有做空机制的香港股市,其游戏规则,运行特征恐怕是A股投资者所完全陌生的。
一位私募操盘手就以近日香港市场走势分析说,按照道理说美国股市在8月16日已经明显企稳,但是17日的香港市场继续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过1000点,因为有指数期货背景的香港市场资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价值,一定要把多头彻底暴仓后,市场才会真正地反弹,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即在有指数期货产品的背景下,对于趋势的把握和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看好内需股
今年以来内需股在港上市速度加快,其中包括零售、超市及百货类,截至目前已有11家公司上市,日后还会有重磅内需股Kappa来港上市,集资将在40…50亿港元。虽然内需股近年来一直备受市场看好,但可惜近期上市的内需股表现只是一般,更出现具有雄厚港资资金背景及多位富豪入股的百货股跌破招股价的现象,因此吸纳内需股再不能单靠概念便可,而应有选择性。
一直以来证券界对内需股都倾向看好,主要原因是内地经济增长强劲,从内地第2季经济增长高达,6月通胀率达看,零售市场加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达,自然对消费意欲增加,因此百货零售业是最受惠行业之一,故此类百货零售股在港上市应大有作为,然而只有个别股份上市表现较佳,多数都是表现一般。
这批挟着内需股概念的新股上市后股价表现未如内地经济增长及通胀率般高升,未知是否与市盈率高有关,这批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平均要30倍以上,例如新世界百货()07年预测市盈率为37倍,招股价港元,首日挂牌仅升,远低于预期,即使分别获得东亚银行()李国宝及迪生创建()主席潘迪生以个人名义入股,但股价仍难逃破发命运。
超购37倍的时代零售()市盈率约20倍,首日上市较招股价港元高;至于今年3月上银泰百货(),市盈率亦达30倍以上,该股上市后最高报港元,较招股价升30%以上股价表现尚可;而佳华百货()06年市盈率仅为15…18倍,定价港元属较低水平,并引入英国基金马丁可利入股3000万股,首日股价升39%。
内地运动鞋服产销商安踏体育(),预测市盈率为46倍,招股价港元,其股价于上市当日表现出色,升42%,但随后持续下跌,并低见港元,近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