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62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当时上海最风光的重点中学师大二附中,考入名牌大学交通大学。1984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当技术员,因为表现出色,很快晋升为厂里最年轻的船舶制造工程师。1986年他结婚,妻子长他两岁,是上海交响乐团一名大提琴手。据说婚后生活美满,但因为考虑双方事业发展,没有生孩子。1989年忽然婚变,妻子跟着一名澳大利亚商人远走高飞,出国定居了。据说这一事件对徐中路打击巨大。这一年他辞职下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倒卖当时紧俏的钢铁和其他生产资料,但不久就出事了,公司被工商局查封。后来他在一个亲戚资助下,东渡日本留学。三年后去香港闯荡,先到处打工,后与别人合开公司,利用97前后的形势,专做大陆进出口生意,终于积累了数亿身家。他身份也变了,成了正式的香港居民。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98年。那一年,徐中路先后在上海和新沧投资房地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把总部从香港迁到新沧,开始长期在大陆居住,坐镇,亲自执掌他绵延南方三省一市雄心勃勃的房地产投资计划。可能是因为和香港其他房产巨子相比,徐中路手上的资金少得可怜,所以他采取一种当时看起来非常激进而且风险巨大的投资策略,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九个字,即:“大地方小投资,小地方大投资。”意思就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人口千万以上的大都市,他只做小规模投资,巨资则投在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土地绝对便宜的中小城市。    
第二回:销声匿迹(14)
南段就是被徐中路选中用来下巨资的一个“小地方”。第一个项目是南段汽车站的改造。2000年3月,南段撤县设市,急需一个重大市政工程为首届市政府撑台面,能在形象上让南段焕然一新。所以嘴上说是改造,其实市领导最希望拆旧重建。徐中路来南段考察后,聘请上海一位著名建筑师“为南段市免费服务”,设计了一座号称是后现代风格的车站建筑,造型漂亮新潮,气势磅礴。建筑模型和效果图在会议室里一放,当场让南段市领导眼睛一亮。徐中路还主动表示,愿意为资金捉襟见肘的新车站出资四百万人民币,为市领导“排忧解难”。 此后徐中路在南段畅通无阻:他投下二十四亿巨资,与南段市政府合作,圈走市中心大片上佳地块,兴建高级住宅和相关商业设施。预售相当火暴。受利好消息刺激,福建、浙江及D省等中小地产商纷至沓来,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迅速演变为南段城区突飞猛进的扩展运动。仅仅五年时间,城区几乎就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房地产热也预热了其他的招商引资热。鉴于南段人力成本低,地面交通发达,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中小规模台企先后撤出投资政策朝打造“长三角硅谷”方向倾斜的苏州-昆山地区,搬来南段落户,使南段经济得以连续几年强劲增长。 就这样,徐中路不仅被南段市领导,也被整个Z省的领导层视作是对南段经济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号功臣。他本人也成为南段这五年来经济大发展的最大赢家,资产猛翻了好几番,据称身家已达到五十亿了。徐中路出手阔绰,为人仗义,又与省城及上海苏州等地诸多社会名流有交往,这为他赢得了众多人缘,也使其在南段的根基愈加稳固。五年来,徐中路在南段的市政府、公检法系统、工商税务部门、各大银行,已笼络了一大批得力人士在关键时刻为他所用,社会关系网络四通八达,上至省城下抵南段各乡镇。事实上,徐中路已是南段市里最能够呼风唤雨的人物了。但出奇的是,徐中路并没有因此而嚣张,相反,他做人做事始终刻意保持低调作风:他的公司高层一向严拒传媒采访,他本人更一反常态,从来不公开露面,也不出席各种排场浩大的开幕仪式。 2002年3月,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将徐中路牵涉在内。市局刑警队为此对徐中路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侦查,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说明徐中路与此谋杀案有关联。负责侦查此案的警官周国勤后来也被调离市局刑警队,去派出所当了一名副所长。死者肖海运,福建人,曾到香港混过几年,混上了香港居民身份。2001年年底,肖海运到南段投资房地产,在南段城区看中一块风水宝地,想买下来造高档楼盘,便托关系游说市领导和有关部门,但他被告知,此块地皮早已被徐中路收入囊中。肖海运于是与徐中路接触几次,都没有结果。 肖海运耿耿于怀,暗中雇了私家侦探在香港调查徐中路底细。3月初,肖海运在南段市部分政府人士中悄悄放风说,徐中路和金三角贩毒组织有联系,他的房地产投资涉嫌为贩毒组织洗钱。一星期后,肖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