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一点儿不紧张,一点儿不压抑。
其实,人生如赌。人生路上的每一次重大抉择,都是光荣与风险并存的赌注。有很少的人赌赢了,从此滋润自如;有更多的人赌输了,从此鸡犬不是。所以,这世上,才有屈指可数的富翁,才有不计其数的贫民。
我坚信,人生的赌场上,只要不趴下,还在坚持,就可能会有赢的那一刻。若一旦认输,所有理想则前功尽弃。
2.早晨,安静的世界
是住在“金皇冠中国大酒店”。大堂里,绯红的金桔,挂满红包的树,喜气洋洋的装饰。一派过节的气氛。预报着,一周后,中国人将迎来2008农历新年。
又是一个阴天。微光透入房间,我踱到窗前。酒店与澳门国际机场一街之隔。窗户外,机场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触。候机楼灯火通明。停机坪空空荡荡。不见起飞,不见降落。寥寥的几架飞机,默默无言地期待着什么,在这个恬静的早晨。
眼前一切,静如止水。在我周遭,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安静得有几分忐忑,几分奢侈。隔壁偶尔的哗哗的冲水声,会一瞬间粉碎此时的安静。之后,又是寂静,寂静。
悠悠地,我想起些什么
在我生活的城市,从来没有如此安静的早晨。打破安静的,是一声声雄鸡的打鸣,是叫卖豆浆油条的吆喝,是走廊里忙忙匆匆的脚步。
在香港的旅行,也不曾有过静谧的早晨。划破静谧的,是海港尖厉的鸣笛,是服务台叫早的电话,是同伴洗漱发出的碰撞。
澳门,给我的第一印象,除了城市的洁净,就是让人心宁的安静。香港的快节奏使人紧张,澳门的慢步伐使人松驰。是的,一踏入澳门,那种闲情逸致就如影子一样尾随而来。
在入关口检验官的脸上,我看到的是慵闲。把护照递过去,她缓慢地翻了翻,又缓慢地抬头,缓慢地看了我几眼,再缓慢地盖戳,缓慢地把护照还给我。整个过程,缓缓地,似一曲慢进的轻音乐。怎么都觉得不是在执行公务。
在澳门,见不到堵成长龙一样的车流,见不到急风暴雨般过斑马线的人流,见不到遮住蓝天白云的楼群。在澳门,见到的是绿树鲜花,见到的是天际辽阔,见到的是一杯咖啡可以打发整个午后的柔软时光。
这个安静的早晨,我从房间一端到另一端,来回往复地走。静静品尝着属于我一个人的早晨,像品尝一张甜脆的薄饼那样惬意。似乎发觉,这个早晨的海风也不腥咸了。
3.大三巴,那些沧桑过往
受葡萄牙人影响400多年的澳门,东西文化长期在此汇聚、对话、交流、共存。这里有一个绿荫的庭院,那里有一座尖尖的屋顶。一幕一幕中欧风情,诠释着澳门的包容。
见识了澳门在新世纪的光彩夺目,也探解到她的另一个窗口一个簇拥着旧时光的历史城区。
当我们的车,慢慢经过老城区,一如走进了澳门的前世。只想问一问:这是被谁遗忘的角落?时光于你,为什么不曾挪动,不曾变幻?
被时代遗忘,同时又被时代传承的澳门老城,已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低矮的房屋,那斑驳的砖墙,在责无旁贷地叙述着澳门数百年来的变迁。
有的建筑已粉饰一新。我想,无论修缮与否,都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沧桑。只待你一步步走近,一层层拂去上面的岁月尘埃,一字一句一页地阅读。就如颂读一部部关于陈年旧事的著作。唇齿之间,倒有一些暗香涌动。
那些“著作”中,我看到了最为人所熟悉的澳门标志之一大三巴牌坊。
牌坊,位于澳门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因其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
教堂建于17世纪,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东方的建筑特色,中西合壁,巍峨壮观。只可惜,一场1835年的火灾,使教堂只剩下了前壁。
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然后是一羽振翅的和平鸽。向下三层的壁龛中藏有西方人物铜像。第一、二层正中央各有一尊,第三层左右各有二尊。整个牌坊雕刻无数,隐约中有太阳、帆船、花卉。
登上牌坊,从壁洞中居高临下地眺望。近处,阴沉天空下的老街旧巷,像一幅黯淡无光的水墨画。远端,耸立入云色彩缤纷的高楼大厦,又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油彩画。
澳门,就是这样一座,张扬新气象,不忘老旧貌的城市。
4.澳门:MACAU不是她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