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状的,争先恐后地撞进我的眼球。
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一个小男孩,脆生生地问我:“叔叔,这是天然的,留个纪念吧。”他双手各托一只鸟,用贝壳砌成的,栩栩如生。左手的那只标着“天涯”,右手的标着“海角”,红色的字,醒目,像血。精致而漂亮,我承认自己被吸引了,便急切地问多少钱?“优惠给你,两只50元。”小男孩脱口而出。顿觉浓浓的商业味扑面而来,与他小小年纪极不相称,我便讨价还价:“小朋友,能不能便宜一点?”小男孩不假思索:“叔叔,咱俩有缘份,再打8折,40元卖给你。”我听着一阵舒服,爽快地掏钱买下。小男孩道声谢谢,一溜烟人影无踪。
安然无恙地带回重庆,搁在我书桌上一张白底蓝边的瓷盘里,两只贝壳鸟一左一右相依相偎。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它们会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包围,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一幅美丽的构图。夜晚,它们通常会被一盏20瓦的台灯照耀,在雪白的墙上投射出小鸟凌空飞翔的阴影。看着贝壳鸟,我就油然地想起一望无垠的大海、一浪接一浪的涛声、松软细腻的沙滩,还有那个会做生意的小男孩……
后来,一次搬家后,清理书桌上的一干小饰品,才发现那对贝壳鸟,其中一只不翼而飞,另一只孤苦伶仃地斜卧在杂乱的书丛中。于是迫不及待地遍屋搜寻,直到夕阳西下,仍一无所获。又挨个问家里每个人,他们一律摇头,说没在意。4岁的小侄女颠颠地跑进卧室,抬起那张稚嫩无邪的脸,一本正经地说:“叔叔,你不要难过,小鸟长了翅膀飞走了,它想我们,就会回来的!”我感动得一丝苦笑,究竟丢失了,如能找到,真算奇迹!
面对这只孤零零的贝壳鸟,心情失重了一般。经常在暗夜里默默祈祷:某一天某个角落,失踪的那只贝壳鸟,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如一个许久不曾谋面的老朋友!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对某些事物熟悉到孰视无睹的时候,它却悠然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打乱了原来生活的某种节奏,我们惶惑了。在我们失落的同时,我们总是急急而盲目地去寻找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但结果往往是不随人愿。或许我们应该经常地抛弃生活中的某些细节,比如一只小鸟,或者一段情感,我的小侄女说得对,它们都“飞走啦!”飞到了心灵的高空,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一份怀念、憧憬或者诗意!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金刀峡:那水,那峡,那古镇
1.印象深刻的三道菜肴
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头天稍作考虑,次日便挎起相机出发。是一次率性而为的旅行。发生在2007年4月14日。
这个周末,天气预报说适合户外活动。出门时,天阴阴的,有些凉爽。过了北碚朝阳桥,阳光就肆无忌惮地射下来,气温一瞬间攀升,仿佛夏天提前来临。一阵心烦的堵车之后,赶到金刀峡已是下午2:00。阳光满满。空气异常的鲜。
定好住宿稻香村农庄。40元/人。含中、晚餐以及次日的早餐。价格低廉。住宿条件尚可:纯白洁净的床单、被子、枕头。清爽的卫生间。晚上6:00以后有热水。这些已足够。那台电视,对我,其实无关紧要。像聋子的耳朵,是摆设。在这山野里,享受安静,才是最主要的。
午餐,是在下午进行的。8个人,四晕四素,和一份西红柿鸡蛋汤。
印象深刻的菜肴有三:豆豉炒牛皮菜。牛皮菜,在农村主要是用来喂家畜的,不值钱。但用这种地道的菜品来款待城里人的胃口,却是上佳的美味。我以前在农家吃过这种菜,今天吃来,依然去油爽口。这是一道典型的农家风味菜。烹饪简单,却溢满了质朴。
香脆腊肉。还是第一次吃。起初,用肉眼观察,规规矩矩,一方块一方块的,以为是油炸带鱼。拈来一块,搁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的,紧接着一股油滋润了喉咙。原来是腊肉(很肥的那种),切成片,裹上面粉,下油锅炸。干冽松脆,肥而不腻。我一口气吃了几大块。腊肉,除了炒,还可以这样做。实在是一大创新。让我们既开了眼,又养了胃。
小米蒸排骨。是这方土地上非常传统的一道菜。将上好的小米和排骨充分混合,用大火蒸熟。软糯的小米,像粉末一样,紧紧地附在排骨上,难分难舍。小米绵软可口,有几丝回甜。味觉由粗入细。很别致的菜肴。毫无疑问,主要是小米发挥了大大的作用。它是这道菜的功臣。
2.荒芜的森林公园
住地不远处,拾级而上,便是金刀峡森林公园。早已废弃。据说这样一座并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