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4 页)
在很长的一些时间内,五寨营与镇虏营将士们都要采用隧发火铳兵与长矛手的联合作战方法。
此次演习后,众将见识了隧发火铙配纸壳弹筒配刺刀的威力后,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他们除了催促刘天禄加大隧发火铳与刺刀等的生产外,就是盘算着如何训练自己的部下了。
眼下各营中步队的装备及训练都有条规文册,只需依其严格训练就行,至于各营中的骑兵,他们的装备及战术队形相对简单,没有步兵那么多的变化。骑兵冲锋时,基本上就是两列横队,或许只有行军或是等待作战时,排成数排的小纵队。
至于骑兵的装备,由于九边的对手,各游牧骑兵们没有重骑兵,他们也不会列什么重步兵方阵,所以没必要使用重骑兵,平时的轻骑便行了。
所以各营中骑兵的装备,他们除了一些轻甲外——少量的马装甲,骑士半身甲等。不过依后世的骑兵趋势,黄来福决定都给他们配上隧发火铙,还有两只手铳,此外就是一些冷兵器,如马刀与长矛等。
不过由于将来要经营塞外,要将来的草原攻略中,对于相关的战术,黄来福决定学习一些后世的哥萨克及苏军骑兵的战法。
特别是哥萨克骑兵,剽悍,野蛮,灵活,当年纵横欧亚草原,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区区数百人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特别是经常数百人追得数万的蒙古人狼狈而逃,他们的战术战力,很值得自己学习。
关于现在嫡系各营中的步兵与骑兵,都不用自己怎么操心,就是火炮的威力及使用,拖了自己军队的后退,这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正文 第259章 火炮、军校
16K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11 18:06:06 本章字数:3600
初时,大明的火器火炮多由内府统领的兵仗局制造,~卫所只能造一些“降”字号手把铳口,而威力大一些的“胜”字号、“天威”号、“列”字号等大威力火铳俱由兵仗局制造,更不要说让他们造火炮了。
这种火器的严格控制,一直到了嘉靖三十六年时,朝廷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随后又批准保定等地造车营,这样各边镇卫所造火器的风气才弥漫起来。
蓟镇是北边重镇,其所造火器相比九边余镇,算是先进的了,其边镇卫所只是生产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当然,相比兵仗局,他们造的火器都算粗陋,也没有多少军匠有造大炮的技能。
山西镇当然也是如此,一直到几年前,五寨堡才准造鸟铳,至于火炮等,想都不用想。而且现在大明的造炮人才多由内府的兵仗局与工部的军器局垄断,各镇就是想造炮,也没有这个工匠。
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后,山西镇被许可造炮,黄来福振奋之余,也禀明万历皇帝,希望内府能拨给一些造炮的匠工,经过协调,兵仗局拨了几百个工匠给黄来福,此次黄来福从京师回五寨堡时,便一起带回。
这些造炮的匠被带回五寨堡军工厂后,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这让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人是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些成绩,让总督大人好好看看。
造炮工匠们热火朝天,造了一些样品,恭敬地请黄来福过目。
不过黄来福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火炮的造价不菲,由于铁炮的材质很难过关,笨重易炸膛等以眼下造炮多用青铜与黄铜,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可是很高的。
这一点黄来福倒是没说什么,毕就算到了历史上的十九世纪初使用青铜炮都是各国的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使用的百分之六十的火炮就是青铜炮,甲午战争时日军还是大量的使用青铜炮。
一般来说铁地材料过关时。铁只能用来做一些小口径地火炮。
要;大量地使用铁炮。只能以后炼出合格地钢材再说了。
这首先成本问题。再次是制造问题。
眼下不论大明与西方都是使用翻砂制模方法过这时可没多少标准化生产。火炮地级别只是粗略地按照其发射炮弹地重量划分。不过往往这套粗陋地标准也受重视。铸炮工匠经常随心所欲。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各人有各人地标准。
而且这些造炮工匠中。他们地造炮工艺都是视为私人技艺决不外传地。更是给标准化生产造成困难。
黄来福看着造出来地几门样品炮由皱了皱眉。这些炮中有两尊炮是造得完全一样地。质量也不知道怎么样。
炮手试射时也是皱眉的内径不一样,给炮手的瞄准带来很多麻烦,炮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