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2/4 页)
相当的把握在,更遑论李显搞出这么个大航海计划并不单单只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有着更重要的战略目标在内,哪怕是不赚钱或是亏本,李显都绝不会放弃这个大航海计划的。
“殿下圣明!今河西诸部族既已不足为患,‘燎原计划’是否可以开始了?”
张柬之生性执拗得很,没亲眼见识到的事情,要他相信却是极难,这会儿见李显不听劝,自也就不愿再多费口舌,这便将话题转了开去。
“孤看可以,只是这领军人选问题孤却尚有些拿捏不定,唔,常之、成斌、李贺、明武诸将虽都是合适人选,只是如今皆已在明面上,势不好轻易动用,至于子明么,忠勇有余,而机变不足,且于军略之道尚欠磨砺,余者军中资历又不足,孤也甚难放心得下。”
所谓的“燎原计划”乃是李显军事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尝试,那便是建立一支火器部队,并以此为基础,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建军计划,从而为将来军事学院的建立乃是军事体制改革打下个坚实的基础,而这正是五年发展纲要里的重中之重,在其领军人选问题上,李显自然是不得不慎之又慎的。
“殿下,张某倒是有一人选,或可合适。”
张柬之身为计划的制定者,自是知晓李显慎重的根由之所在,对于领军人选问题自不会不详加考虑,此际见李显犹豫不定,便即捋了捋胸前的长须,不苟言笑地说了一句道。
“哦?先生属意何人?且说来与孤听听?”
一听张柬之如此说法,李显立马便来了兴致,这便紧赶着追问道。
“萧三郎。”
张柬之微笑地看了看李显,一字一顿地念出了个名字。
“他?”
李显显然没想到张柬之会提出这么个人选,不由地便愣住了——萧三郎说起来也是王府的老人了,还是萧潜的堂侄,出身大族萧氏,倒也算是文武兼备,只是文上的能力却比武上来得强,虽没少跟随李显征战南北,却并无甚过人的功绩,到如今也不过是亲王府队正罢了,勉强算是李显全盘军事计划里的第二梯队培养目标之一,但却绝称不上拔尖人物,要将如此重的担子交到此人手中,李显实在有些子不太敢放手,可此人选乃是张柬之隆重推荐的,没个合适的理由,李显却也不好当场拒绝,犹豫也就是难免之事了的……
第四百八十八章木军传说(上)
靠山镇,原本不过是兰州远郊的一座小镇子罢了,可自打去岁十月河湟军主力李贺所部进驻之后,便已迅猛无比地发展成了一座比河西普通县城还更繁华上几分的小城,所不同的是这城中来来玩玩的大多数都是军人,可以说靠山城已是座名符其实的军人之城,毫无疑问,军人扎堆的地儿自然也就少不了军演之事,这不,此际的城南演武场正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军演正在进行之中——演武场的左边一切正常,左右不过是一大队新进的骑兵正在进行冲锋训练,动静虽闹得不小,却也属寻常之事,可右边那头的军演就有些子古怪了,至少对于正在训练的骑兵们来说,着实是不曾见过的稀罕,以致于不少轮休的骑兵们全都一股脑地跑边上围而观之。
“立正,稍息,向左转,齐步走!一、二、一……”
演武场的右边,一千余名士兵排成九个方阵,正在队官的口令下踏着正步,气势倒也颇有客观之处,只是这帮子士兵们无论从服饰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显得格外的古怪,且不说那黄绿相杂的上下两截衣裤的军装看起来稀罕,也不说这群士兵们踏正步的模样颇显滑稽,就说这群士兵们扛在肩头的武器便能令围观者捧腹不已——木棍,一千名士兵们肩上所扛着的竟然是根不算多长的木棍,上头连丁点铁都没有,光溜溜的一根,比起烧火棍来也着实强不到哪去,样子更是稀奇,上细下粗不说,还外带一个尺寸不算小的歪把子,天晓得这玩意儿拿将出来能派甚用场,打兔子都嫌短了些不是?这等滑稽样子生生令一众刚奉调来此的新进骑兵们全都为之捧腹爆笑不已。
“怎样?兄弟们,长见识了罢,瞧瞧,这就是咱靠山城里有名的‘木军’,威风不?”
哄笑声中,一名明显是老兵油子的骑兵伙长指点着场中正操练得起劲的那些个方队,哈哈大笑地出言调侃了一番。
“刘哥,这‘木军’是咋个说头来着?咋听咋古怪,可是有甚来历不?就请刘哥给大家伙说说罢。”
“刘哥,您就说说罢,小弟还真不懂这么支乞丐似的玩意儿也是咱唐军?还真是怪了,拿根烧火棍吓唬谁啊。”
“去,王三,别乱打岔,听刘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