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为了保险起见,仓田在长卫带领下,到现场把足印拍了下来。
翌日,他便回了长野市。
仓田在信浓日报社工作。
他查阅了有关日本狼的一些资料。
他总算弄清楚了一件事。经向国立科学博物馆询问,查明明治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1905年),在奈良县的鹫家口曾有一只狼被打死。
那张狼皮被一个名叫阿尔科姆·安德森的人带回英国。据悉,安德森是受大英博物馆的委托寻找日本狼的。
那只狼便是最后一只。打那以后,日本狼就再也没有露过面。国立科学博物馆虽没有宣布日本狼已经灭绝,但根据分析,日本狼存在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狼是纯食肉动物,而且狼这种动物过的是高度的社会生活。它不象老虎和豹子那样可以独立生存。因此,便形成了群体社会。另外,过群体生活的动物还有狮子等,因为它们单独很难获取猎物,便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出动围捕猎物。只所以会如此,全由它们跑不快所使然。
狼也跑不快。捕猎时,它们全靠共同包围。这一类的食肉动物,个体一减少,便会急剧走向绝灭的危境。
它们跟杂食性的熊和野猪等动物不同,要独立生存下去是绝难办到的。
导致日本狼灭绝的起因是由洋犬带进来的犬瘟热和狂犬病。这种病由家犬传染给了狼,并逐渐蔓延开来。患了狂犬病的狼甚至在村子和镇上到处乱蹿,其修状目不忍睹。其后,狼便濒临灭绝了。
若是熊或者野猪之类,只要能有几头幸存下来,便会再度繁盛起来。但是,这对过着社会生活的纯食肉兽狼族动物来说,则几近不可能。数量一减少,混血杂种的弊害便不可避免。这样,当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必将导致其更快的灭亡。
仓田的调查极其详细。
如果这些查出来的材料属实,那么父亲看到的足迹就不是狼留下的。因为仅仅一头狼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个被认为是最后一只的日本狼被打死之后,十七年已经过去了。在此期间,全日本再没有出现过打死狼的报道。
那么,父亲看到的爪印究竟是什么东西留下来的呢?
仓田把照片交各地的猎手辨认。因为是照片,所以没有实物那么鲜明。但作为判断的基准还是可以的。
不是狗——所有参加鉴定的人都断然否认。但由此便认定是狼亦缺乏证据,谁也没见到过狼的爪印。据说狼趾间有蹼。照片上的足迹,确有蹼状皮膜。
结果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立科学博物馆经过鉴定,断定其决不可能是狼留下来的。科学家们否定了狼趾间有蹼之说。而且,日本狼的身体与小型犬大小相当,出土的狼齿可资证明。
沧田对此两说都持怀疑态度。
对科学家的鉴定,仓田并不十分信服。经查证,狼特别喜欢食狗。据说在日本,狗的唯一天敌就是狼,因此,狗对狼极端恐惧。父亲带的那条柴犬从爪印上闻出狼的气味以后,极力往父亲胯下躲避这一事实。便足以证明狼天敌说是对的。
由此可知,科学家所做出的日本狼只相当于小型犬大小的推断,其证据尚嫌不足。食犬狼跟小型犬差不多大小,这种说法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还有,经调查,祭祀狼的神社有好几个。追根溯源,发现狼曾经是用“犬神”来表示的。狼一出现,周围的鹿和野猪便望风而选。因此,狼是被农民作为守护神加以供奉的。
这对科学家关于狼与小型犬大小相当的说法也是一个反驳。
十月二十日。
《信浓日报》刊载了追踪日本狼的报道。报上登出了拍摄下来的足迹的照片,断定其为日本列岛最后一只日本狼的瓜印。有发现或者捕获者可得到一笔赏金,条件是必须生擒活捉。另外,据狼脖子上的项圈推断,有人曾经饲养过这只狼。报纸呼吁狼主人尽快出面予以配合。
只要狼主人愿意帮忙,那么捕捉狼就不是件难事。
8
德造身子前倾,正急急地赶路。
他急步如飞,一气走到天龙川河畔,才停下了脚步。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报纸,是《信浓日报》。
他眼盯着那篇报道看了好久。
然后,他把报纸揉成一团远远地抛了出去。纸团在寒风的吹送下,飘落到河面上。德造目送着它,直到河水把它冲得无影无踪。
他抬头看着远方,眼前浮现出戈罗的身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