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都要怪张家自己的作派!出了一个嫔。尾巴翘到天上去。这种威风是好在唐家面前摆的么?唐家是真正的贵胄世家!他们的宗庙设在京城,总族谱五年一修,去年新修的那次,已有十四支分系。锦城唐太守所属的这支里。历年数下来已至少有十七八个子弟作官、十六七位小姐受了诰命,还有两位小姐。嫁了皇族宗亲,别的宗支中,还有三支比他更昌盛,而即使整个唐族中最差的一支。五年里也出了一个少尹、两个廷尉、三个主簿,封了四个诰命。
你说说,这样的唐家。这样的唐太守,会倒过来奉承张家的架子么?难怪就疏远了。去年起。张家盘算着给张绮儿定亲,算到唐静轩头上,这才抛媚眼示好的倒贴起来。唐家想想,唐静轩的亲事老是不定,也确实棘手,看看张绮儿不失一个好候选人,于是两下里长辈们又热络起来。张绮儿却还是没有跟唐家的女眷们玩在一处。
近在眼前的七夕,倒是个好机会。
七夕是女儿的节日。银汉鹊桥,女儿乞巧。有多少好玩的事儿、好吃的东西。风轻流萤舞,纱扇掩檀香,正是女眷们联络感情、交流女儿经的好时候。
哪家女儿灵慧、哪家女儿笨拙,也往往是从七夕的夜晚传开去。
在今年的七夕乞巧会,向唐家的女眷们展示张绮儿有多美、多灵巧,岂不是好呢?
在母亲信心满满的鼓动之下,张绮儿仅有的一点自知之明,抛到了九宵云外,真觉得自己是灵慧极了的美人儿,只要见了、相处了,对方亲友必然会发现谣言有多么荒谬,她才是唯一配得上唐静轩的姑娘!
“——谁稀罕配他呢?”张绮儿含泪而笑,还要故意撅起嘴说傲慢话。
“那是,那是!”她母亲抚着女儿的发辫,“无非综合论起来,咱们也不容易找到这么像样的了,这才给他个荣幸而已!”
张绮儿觉得母亲的话真中听。她把脸埋在母亲的袖子里,就着凉滑的锦缎蹭泪,道:“娘啊!要不要再买衣服?以后我掌家了,多多给你买衣服!十套、一百套,让你早上换、中午换、晚上换,都换不完。一套衣服配一套首饰,我们都穿戴配套的,出去叫人家眼红死!”
“心肝儿肉!”她母亲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觉得这女儿真没白疼。
邱嬷嬷带着关于街上流传张绮儿歌谣的最新的情报,回到了林代的身边。
“有谁想嫁唐公子,所以往张姑娘身上抹黑么?”英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姜还是老的辣!这也算得太准了。
可是,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就难猜了。连张家并唐家,使上大劲还没查出来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猜是谁干的比较难,排除谁不会干,却很简单。
在很多人心中暗暗开的嫌疑名单上,谢四小姐云舟是第一个被划掉的。这不仅因为她人品高贵,绝不可能干这种下三滥的事,更因为消息灵通人士都晓得,等天凉些,夏末秋初,最迟不过冬雪,谢小横作为修道有成的名士,要进京帮忙做法事祈福,顺便把云舟带去。京里某位少年贵胄,会成为云舟的夫婿。
至于哪位少年贵胄?这可真不知道。总之,一定千挑万选,配得上云舟,这是毋庸置疑的了。
这种情况下,云舟怎么可能去抢张绮儿的婚事呢?
“除非……”英姑又有了新想法,她看一眼林代。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代笑道,“大嬷嬷,我们不多想,且忙自己的。”
易澧总算是要进私塾了。
谢府的私塾,请的夫子是什么等级?简直像镀了金子一般,说给懂行人听,能晃瞎了他们的眼!
“这些……这些才配得上称为先生哪。”有人感叹。
其实他本来想感叹的是:“这简直是帝师的阵容哪!”为了忌讳,话到嘴边又改了。
其实帝师阵容是太夸张了些。谢家再有能耐,总不能把京中的大学士们都请到锦城来。那可真是抄家灭门的能耐了。
谢家的书塾,是谢小横手里起家。
那时候谢小横还在京中供职,有时回家乡盘恒。他见到一些文士,考试不好、做不了官;或者官运不佳,等官补等得很惨;或者不会做人,哪怕做上小官,混得也很不得意。谢小横跟这些人交往交往,发现才学确实好的,就请到家里供着,只当为国家保留一点文气。
后来谢小横到晚年,人更具仙气,养回家里的学者,那学问更是经天纬地、飘飘若乘风而去……呃,跟“现实有用”那些东西可能沾不上太多关系,但绝对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