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恪D蔷褪俏鞣降氖右昂凸勰钤谝欢ǔ潭壬嫌跋炝说缡拥氖泳跤镆簦�馊谩栋倌赀尺宸缭坡肌酚辛艘坏阈⌒〉囊藕丁�
因为《百年叱咤风云录》片子的原版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做的,所以,在思维习惯和情感色彩上,就自然而然地挟带着浓郁的西方视野和文化观念,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杨澜进入《百年叱咤风云录》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感觉到一种别扭。那是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与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之间的一种较量。
按照国人的文化习惯和语言习惯,杨澜与剧组成员对原片的结构和线索进行了新的调整和修改。把典型的西方镜头语言“翻译”成了中国镜头语言,把原来地道的纪录片改编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节目形式。这种改变让杨澜的主持成为主角,而不是其他节目里看到的只是简单地介绍人员。
比如,在BBS提供的素材里,只有一集说到了中国,且因为文化的隔阂,在资料里不是很真实,甚至还带着一种猜测的成分。当时杨澜跟剧组看过资料以后,都觉得应该把中国参与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过程放进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身的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就这样,原本1集的素材最后跟观众见面的时候,变成了5集。
�
天性的感恩
�
在凤凰卫视呼风唤雨正处于事业顶峰的时候,杨澜却突然宣布要退出,这让所有的业内人士感到吃惊。人们不明白杨澜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是要金盆洗手退出电视行业?还是因为凤凰卫视已经没有杨澜的发展空间?或者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归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杨澜绝对不是一个急流勇退的人,因为这不是杨澜的性格。
杨澜是那种永远不知道疲倦的女人,杨澜是那种永远都不会退缩的女人,杨澜还是那种永远都不会轻易放弃的女人,杨澜更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服输的女人。
从杨澜的电视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杨澜的每一次选择都与事业或者是生活有冲突,这次也不例外。这次杨澜的离开是因为孩子,因为家庭的亲情在呼唤着杨澜的回归。
女人的幸福就在于做了母亲,女人做了母亲以后就有了一份牵挂。杨澜在母亲和事业上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前者。因为杨澜知道,母亲这两个字的厚重是一种爱的付出,没有比这两个字更伟大的字眼了,为了这两个字,杨澜选择了退出。
在凤凰卫视的日子里,杨澜都是在北京、香港和上海之间奔忙,工作在北京和香港之间,落脚却又在上海。虽然家里有杨澜的爸爸妈妈照顾着杨澜的儿子和女儿,但杨澜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需要杨澜的爱,杨澜更清楚,年迈的父母更需要自己承欢膝下。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杨澜有了孩子以后才明白自己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自己长大的时候,年迈的父母更需要自己的关爱,那是一种天性的感恩。
但杨澜不可能老把父母和孩子来回搬着陪她一起工作,结果杨澜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两边都不讨好。凤凰卫视的工作特别累,杨澜又是一个人做几样事情,工作的时候惦记着家里,可是回到家里,杨澜又一直想着工作。这样,杨澜就必须要在亲情和事业上做一个两难选择。
虽然杨澜选择了离开,但两年的凤凰卫视生活还是让杨澜学习到了很多。杨澜的离开只是一次转移,情感的转移,事业的转移。
一个人在紧张的工作中是需要放松的,当你走到了一个高度,就需要停下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这种回顾是一种休整,这种回顾是一种总结,这种回顾更是一种来自精神意义上的提高。
�
取舍的含义
�
凤凰卫视有自己严格的管理方式,在这里制作经费是预算了再预算,人员配备是精简了再精简,这点跟内地电视台几乎不能相提并论,杨澜就是在这样苛刻的条条框框里学会精打细算。原来的杨澜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每次杨澜都要亲自做预算,如果是到外地制作一个人物采访节目的话,杨澜就必须要事先拿出呈报材料。比如,杨澜需要带两个摄影师,这是不可以缺少的,因为两个机器位置是最基本的电视制作要求,跟有些大的场面要动用十几台摄像机相比,这个预算已经是不能再精简的了。有了摄影师还需要灯光师,一个够用了。还要一个导演,这是必需的,不然前期没有办法拍摄,后期没有办法编辑。当这些人员敲定了以后,他们的路费、住宿费等所有费用都在节目的制作预算里,必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