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看昨天朱元璋吟出菊花诗后众人的表现,好像重阳节后就要起事,但是看郭母现在的样子,似乎郭母要求等她百年之后再起事。
如果郭子兴听了母亲的话,便要推迟起义的时间,而周芷若并不记得前一世这郭子兴是哪一年起事的,如果为了他母亲而推迟了起义之事的话,会不会被迫而杀了朱元璋灭口?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陡然变成数年的光景,谁知道朱元璋会不会把这事给抖出去?看郭母的身体,再活个十年也有可能,哪怕是慢慢劝解母亲,让她接受自己起兵反元,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说服郭母的——看郭母和郭子兴的样子,就知道郭子兴是个大孝子,而郭母是个强势的人。
所以郭子兴保有起义这个秘密的法子,就只有杀死朱元璋。
想到这里,周芷若看了一眼马秀英,只见马秀英也微微蹙起眉头,想来她也是想到了这一节了。
周芷若想了想,觉得这事还是不要出头的好——朱元璋的死活,与自己有什么相干!就算没有他,自己也有把握照顾好父母的。至于沐英……唉!
不知为什么,沐英这个不管是前一世还是这一世,都与周芷若没有关系的人,却渐渐地让周芷若习惯了他的存在,习惯了他在自己身边跟着,陪着。
或许是沐英很乖巧吧,不管周芷若说什么,他都能很快领会,并且把周芷若的吩咐做得很好,有时周芷若还没有说,他就能理解周芷若的意思——就像之前的那几次一样。
而且更要命的是,周芷若发现,近来的自己,有反过来被沐英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好像是沐英太了解自己了,然后每次提出什么要求,或者做什么事,总能让自己答应或顺从。就像昨夜里用自己的洗澡水洗澡一样,周芷若略一错愕,但也仍然让他这就样洗了。
周芷若心想,前世的父亲,就一直想要个儿子——母亲虽然前世生前与父亲感情甚笃,但是在母亲死后,父亲仍然有再娶一房妻室,然后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想法,所以自己也一直想要个弟弟。现在沐英的出现,可能是填补了自己感情上的这个空白吧。
周芷若看了看沐英——沐英还是那幅乖巧可爱的样子——心中不免也有一股暖意,这么可爱的孩子,便就真个当他是弟弟,也是一件美事啊!
周芷若在这边想着心思,那边张氏却又把话题岔开,说到周芷若与沐英共宿一间房,所以把原本派给沐英的帖身丫环给撤了回来。
郭母道:“这也就罢了,月痕这孩子,我也知道的,是个会做事的,也不会偷懒。只是这英儿虽与芷若住在一起,也不能只按一个人的规矩来办,便再多派几个粗使丫头给她们吧。”
张氏连声应了,郭母又道:“芷若与英儿今年还小,若等两年大了,却还是要分开的。既然他们这么要好,便把那西厢里的大间给腾出来,等过了两年,例让他们住到那里去。那大间里宽敞,屋子也多,就是各自睡在两间里,也是亲近的。”
张氏笑道:“哟,那不是天叙和天爵幼时住的屋子么,我怎么竟忘了,早该如此的,便着他们先打扫了,这几日就过去吧。”
郭母笑道:“这也不忙了,他们既已住下,也不必再折腾了,倒显得我们好像在难为他们这两个孩子了。况且这事原也怪不得你,天叙和天爵的很多杂物还堆在那里,时间久了,谁还记得那是间住人的房子。”
周芷若在一旁听得真切,忙笑道:“两位哥哥的房间,我们怎好去住,便住如今的屋子就行了。”
郭母道:“芷若这姑娘,我最喜欢。昨天跟着那些闲杂之人混在半夜,倒不如就跟着我,也好吃蟹赏月。你们两个孩子,跟他们这些江湖上的莽汉子在一起吃饭,哪里抢得过他们去,昨夜定然没有吃好。”
那张氏身边的素衣妇人笑道:“昨儿我的丫环水荷的娘家嫂子来看她,送了我十几只蟹,只是当时天已晚了,我也陪着老太太用过了晚饭,便都没有吃它,且养在那水盆里。老太太既有兴,便今儿午后一起吃了吧,也算是媳妇儿孝敬您的。”
郭母笑道:“你不曾吃我什么,我却吃了你的。”
那素衣妇人又笑道:“这是什么话,能服侍老太太一回,也算是我沾了老太太的福气呢!”
郭母看来心中高兴,似乎忘了刚才还发过火,流过泪,就对着周芷若道:“这也好,昨夜一大群闲人来,弄得我也不愿再吃什么蟹子,今日午饭时一起来吃蟹,一起尝个鲜。”
郭子兴见母亲话里话外都透着对自己和教中兄弟的不满,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坐在一边陪笑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