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1/4 页)
首先是农业上往上发展,这是帝国的策略之一,再则是开始在北方建设工业群,像机械制造业这些重工业开始部分向北方转移,把重工业分散开,别被人一锅端了,重工业保住,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就不会下降。
北方的基础工业要先建设,从而开始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再是工业向北方转移。
像战车制造厂,已经在东北开设分厂了,敢把战车工厂建到东北,夏钧自然是有自信心的。
日本和俄国未来都得往后退,想打到东北来门都没有。
东北军区的实力是各军区最强的,因此夏钧也没把什么东西都往东北地区塞,万一出了么蛾子,只能造战车不能造飞机和其他东西也没用,这就杜绝了叛乱的可能。
不过战车的研发却是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可能要转移到四川去,那里绝对安全,完全不可能遭到轰炸什么的。航空技术研究则要搬迁到河南去,不过杭州也保留一个。
这些重工业的分布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问题,国防部已经开始调整了,把这些重工业向各省扩散。
重工业的分散,也能带动各省经济。
……
1917年底,美军已经登陆欧洲,德国进行了近五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德国鲁登道夫及兴登堡也因为意见不合而翻了脸,互相说了些龌龊话语,最后虽然和好,但难免有了一丝芥蒂。
美军登陆欧洲后,协约国开始谋划反攻事宜。
随着美国的力量不断到达欧洲战场,德国在兵力上已经不占优势了,在物资方面也不占优势了。
人口、经济上更不占优势。
可以遇见的是,以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德国终将是要失败的。
夏钧则给德国军方送去了更多的物资,而且售价也下降了很多,夏钧还以私人身份为德国军方写了一封信。
信中夏钧充分肯定了德国的战斗力,同时表示中国不愿参与战争,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刚从半殖民国家中脱离出来的国家,虽然在高端军事上有所发展,但军备基础非常薄弱,无法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
同时夏钧还表示,也许有一天中德双方会有合作机会的,因为德国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没有利益冲突的发达国家,同时中德的友谊是利益所不可替代的,中国不会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而出卖朋友,做出落井下石的行为。
夏钧在大打感情牌,因为他知道德国军方就算是战败,未来也会再次夺取政权的,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一战之后将会十分高涨。
此时中国参战,确实也分不到什么利益,还不如不掺和。
不过夏钧却是预料到,日后极有可能会在战争分到不少好处,特别是在海军方面,对此夏钧表示很淡定。
在千呼万唤之中,俄国十月**终于在十一月开始了。
十一月,俄历是十月,也就是十月**开始了。
俄国共产党在彼得格勒发动了政变,武装夺取首都的行动很快就取得了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立即调集军队,试图夺回彼得格勒,同时封锁了对彼得格勒的物资供应。
俄国内战终于爆发了。
这次内战让俄国临时政府措手不及,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同时俄国临时政府更加忽略了共产党的煽动力。
俄国士兵多是从农村征召来的,都是贫苦民众,共产主义对他们来说吸引力非常大,不仅仅是这些贫苦民众对于共产主义认识不足,不知这是一种完全不具备操作性的制度,更主要的是俄国内部社会阶级矛盾剧烈,贫苦人民过得非常苦,而那些资本家、地主、官员却过得非常富裕。
中、高阶级没有给低层阶级人民一个起码的生活保障,红眼病是必然的,但也是因为差距实在过大而导致的必然。
虽然说俄国临时政府已经要开始改革了,错不在临时政府,而是沙俄时代所遗留的问题,但临时政府却是要为此埋单的。
温和的改革总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的,加上军事上的失败,民众对临时政府也开始抱失望态度。
因此俄国的**爆发得非常剧烈,尽管临时政府封锁了彼得格勒的物资供应,但这并不能阻挡**的脚步。
工农**风暴迅速席卷了俄国,俄国临时政府之前用武力镇压**,而苏俄也开始用‘红色恐怖’打压资产阶级。
无畏谁对谁错,只是争权夺利。从正统角度上来说,俄国临时政府才是正义的,同时走的也是比较正确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