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第1/4 页)
夏钧在病房里与吴忠云聊了近三个小时,吴忠云见到夏钧之后马上脱口而出就是‘校长’二字,因为当初他也是华东军事大学的学生,不过和那些考进去的不同,他是在部队里选拔去华东大学进修的,本身文化程度不如那些直接考入学校的高,不过这样的学生在华东军事大学里常见,很多士兵在被送进华东军事大学进修后也了较高的成就。
校长突然出现在眼前,让吴忠云心头萦绕着巨大的惊喜。
夏钧温和的对吴忠云笑着聊起了他退伍后的生活情况,得知吴忠云在工地上不顾身体苦干之后夏钧对他说道:“康复后要注意保养身体,人的身体和机器一样,都是需要保养的。只有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才能长期为民族与国家做贡献。”
“是,校长。”吴忠云应道。
夏钧倒觉得吴忠云是一个不错的典型人物,可以进行重点宣传,夏钧突然福至心灵,不如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剽窃了算了。
对啊
这个主意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苏联人写的,其要表达的思想就是,人应如钢铁冶炼一般,在冶炼中不断祛除杂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当然,苏联版并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中国,因此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加入一些民族主义思想。
而吴忠云在刚入伍时还是一个文盲,却能通过艰苦卓绝的学习,在军中以优异的成绩送入华东军事大学进修,同时后来又参加了中日山东战争,在战争中立了一等功,这段历程就展现出了他的奋斗过程。
正如一块拥有杂质的生铁,通过不断的锻炼与升华自己,让自己成为了一块坚硬的钢铁。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两百七十七章 安宁与繁荣
第两百七十七章 安宁与繁荣
这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可以给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一个精神与实践上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在国际上传播,给那些未独立民族带去民族主义。
于是夏钧和吴忠云交流了一下写书方面的看法,吴忠云见校长亲自让他出书,顿时激动万分。
吴忠云虽然入伍前是个文盲,但在军队中学习到了文化,退伍后又自强不息的学习知识,并且退伍后感觉有些寂寞,就积极参与报纸、周刊的评论,逐渐的演变成了自己写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让他有了一定的文采。
“把你的故事写出来,让在校师生们学习,这对教育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夏钧对吴忠云说道,接着又为给他阐述了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要重点表达的思想。
……
夏钧来到云南,杨联兴也从缅甸赶到了云南,杨联兴十分激动,他一直都想见元首一面, 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见到夏钧,杨联兴激动的跪倒地上,行了一个大礼,夏钧连忙将他服了起来,对他说道:“今后就算是帝国真正恢复帝制,也不再行跪拜礼了。”
没等杨联兴说话,夏钧便对他问道:“现在缅甸的局势如何?”
“元首,缅甸局势已经初步稳定了,我们已经成功接收了英国人的行政体系,不过还有一些偏远地区比较混乱,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整顿。”杨联兴连忙回答道,口音有点带云南腔调,夏钧勉强能够听懂。
夏钧也不在意,认真的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这方面可以一步一步的慢慢进行,重点在于整顿质量。另外你做为缅安王,应当积极抓好缅甸的社会风气,要对缅甸的土著民众进行改造,让他们能够服王化,守法律。”
服王化,就是要让缅甸土著听话。
杨联兴点头称是,接着夏钧又与他聊起了行政上的各种手段,缅甸王国必须开始彻底的汉化。
缅甸的文字要在教育中取消,要大力普及汉语,加强衣冠南渡政策力度,吸引更多的汉人前往缅甸等等。
同时在013大学里的果敢知识青年,明年就可以回缅甸参与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建设了。
实际上果敢青年在013大学里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果敢已经在帝国的扶持下取得了国际合法地位,而且占据了缅甸大部分版图。
所以可以提早一些时间毕业。
夏钧在云南待了近半个月,就回杭州去了。
回到杭州,总编剧陈伟东编剧们把《一个民族的重生》的剧本提交了上来,这个剧本初步的,还未彻底完善。
夏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