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4 页)
一些技术,例如炮塔的设计等等,开始拟定第二个设计方案。
……
华东自治三省的夏收很快就进入了尾声阶段,造纸厂得到了足够的原料,开始加大马力进行生产。
由于养殖场大部分都是华东集团的,在购买玉米和青贮玉米的过程中缺少了资金。
不过资金缺口也不是很大,因为各养殖场之前都有盈利,这些盈利足够用来购买大部分的饲料。
不过缺口毕竟是有的。
李盛国为此建议夏钧发行钞票,以弥补这个缺口。
“我们先发行一亿元,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李盛国对夏钧说道,“而且近两个月内,美国与我们的贸易差额已经上升到了两千万元。”
“一亿元这要是弄起了通货膨胀可就不好玩了。”夏钧不太懂金融,所以他很谨慎,多发行钞票上,他更加的谨慎。
“应该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最近工业上也有近三亿元的产值。”李盛国说道,“再说我们在农产品的供应上比较充足,而且工业产品的供应上也很充足,而且就算是通货膨胀,也有利于工业发展。”
李盛国说了半天,夏钧这才同意发行一亿元,这一亿元先借给华东集团使用,主要是用于购买饲料和扩大养殖规模。
这等于是向民众加税一个亿。
不过现在教育不要钱,医疗也只看小病要钱,而且还可以欠账,住房方面也在建设保障房。
而在税收上,个人所得税还没有开始征收。
征收的还是流转税,弄点通货膨胀出来,百姓还是可以承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很快就增加发行了一亿元复兴币。
同时在这两个月中,华东自治政府和美国的贸易差额开始加大。
在施行零关税之初,美国商品看似占据上风,然而随着支持民族资本的意识逐渐增强,更多的美国货在华东自治三省卖不动了。
另一边,中国在出口美国的商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特别是在化工方面,华东化工公司所生产的纯碱、烧碱在美国境内横冲直撞,把美国的制碱业打击得都快抬不起头来。
而在国际市场上,英国的制碱份额简直是跳水一样的下降。
在同等的关税下,英国的制碱工业无法与华东化工公司的制碱业较量,随着在淮安开采的井盐产能加大,华东化工公司的制碱业已经逐步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制碱市场。
而在其他商品方面,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工厂迅速逐渐投产,美国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更是逐步缩水。
建材、化工、造纸这三个行业是在美国市场竞争中表现最为强势的,美国的这三个行业在与华东自治政府的零关税政策下遭到了打击。
不仅是美国遭受到了打击,英国、日本的市场也遭到了华东自治政府出口商品的打击。
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纺织、煤炭、钢铁三种,在纺织业上华东自治三省的棉花还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没有给英国的纺织业造成太大的打击,但英国在中国境内的市场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同时华东自治政府的纺织业还有部分流入了国际市场。
日本也是经营纺织业的主要国家,他们的工业在一战之前的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最发达的莫过于造船业,除了造船业,日本人开得最多的也就是纺织厂这样不需要太大技术含量的工厂。
但因为华东自治三省的纺织厂的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出的纺织产品成本更低,质量也更好,日本在中国的纺织市场甚至丧失了90以上。
而在钢铁方面,英国在中国的钢铁市场也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钢铁所击溃,并且随着华东钢铁公司的产能扩大,已经有钢铁流入国际市场与英国竞争。
日本还有一个农业支柱,那就是生丝业。
不过华东集团开设的生丝厂已经投产,并且种植了一百五十万亩桑树,目前日本在国际生丝业上已经遭到了对手。
虽然华东集团种下的那些桑树还没有到能够使用的时候,但凭借着生丝厂的先进设备,在生丝价格上依旧能隐隐压制日本生丝。
就上个季度来说,华东集团已经在出口上盈利了近八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上也有近五千万元的盈利。
华东集团的盈利大大缓解了华东政府的财政,虽然华东政府有向德国要了一笔政治援助贷款,但在花钱上实在是太快了。
最吞钱的其实不是教育,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修水利,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