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了几个头,道:“恩师教诲,学生自当谨记。”
万里点点头,便欲令车夫赶马启程,天祥忽道:“老师暂且稍等,学生有物相赠。”说罢从行囊中取出纸笔,又命仆人磨墨,当即一挥而就,写下一首《临歧饯别》诗来,赠给江万里。
万里接过一看,只见诗文写道:
“圣恩优许力求回,把酒临歧饯一杯。
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
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
强圉尚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危时。”
纵观全诗,不止意境辽阔,更是情真意切。万里心中感动,暗想:有徒若此,夫复何求。当下颤声道:“云孙你这份厚礼,却是胜过无数金银,吾自会将它存留,以示后人。”
果然,文天祥的这首《临歧饯别》并未列入自己诗集,却在江西省都昌县《江氏宗谱》有所记载,以至传世。
时下师徒俩虽各自心中不舍,却因天色渐晚,也只得于此洒泪而别。
文天祥到得京师后,除任职军器监外,又被兼授为兼祟正殿说书,学士院权直等职,每日里都入宫讲筵,颇得天子器重。京中的日子虽然安逸,天祥心中却是日益不满似道专断独行,败坏国事,便上表辞官,黄镛、陈文龙等劝说无果,只得作罢。是年九月二十三,,朝廷下诏准许,文天祥便离开京城,回到庐陵富川老家,每日里归园田居,倒也快活。
双城鏖战(一)
暑去寒来,转眼已是咸淳八年,这数载中,襄樊的局势愈加不堪。
先是咸淳七年十一月十五,孛儿只斤·忽必烈称帝,成为后世史籍中的“元世祖”,蒙语中称作“薛禅皇帝”,并取《易经》里“大哉乾元”之意,立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即今日首都北京。
到了第二年春季,元兵已攻陷了樊城外郭,只留内城未下,蒙将怀都又破樊城外围古堡,杀死守将韩拔发、蔡路钤。同时,襄阳城外最后一处宋军据点东堡亦为元军攻克,勇将王正为元将李庭设伏所擒,不屈而死。
虽然朝廷已任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准备入援襄樊事宜,贾似道却怕庭芝立功,将来难以节制,遂改其亲信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为福州观察使,分庭芝兵马与之,以为掣肘。
范文虎赴任后,日日与妓妾、嬖幸蹴鞠跑马,游宴无度,从未将国事挂怀,又处处以“请旨未至”阻挠庭芝进兵,延误战机无数。
许多史籍传记误传文虎为似道女婿,其实不然,范文虎妻陈氏,并非似道之女,公元1956年,其夫妻合葬墓穴已在安徽安庆棋盘山被发掘。
当时樊城危在旦夕,守将张汉英募善泅之辈,以书信系于发髻,欲渡汉水向荆、郢二州请救兵,却为蒙军无意间发现,便断绝通道,自此情势益加危急。
荆、郢二地与襄樊道路阻绝后,贾师宪也着了慌,不敢再无所动,便请旨命李庭芝进驻郢州,准备发兵。
李庭芝正为范文虎困扰,进退不得,烦恼异常,忽然得此喜讯,当即出兵郢州与均州等处,日夜操练准备。
这李庭芝与贾师宪、范文虎等不同,乃是一位忠肝义胆的能臣。其家原本居于故都东京汴梁,十二世同居一堂,家风仁孝忠义,代代善武,时人称之“义门李氏”。
几经战乱后,李家举族流徙至随州,史载“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后来知州王旻贪暴,积怨颇多,终惹得部曲造反,幸而庭芝见识卓越,早劝家人迁至德安县。
嘉熙末年,蒙军大举南下,有渡江之势,已中乡试的李庭芝投笔从戎,任职于一代名将孟珙帐下,多有功劳。孟珙十分爱其才,常谓诸子曰:“吾相人多,无如李生者,其名位当过我。”
不久,庭芝果升任施州建始的代理知县,为官几年,史载建始百姓“皆知战守,善驱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
淳祐初,李庭芝离任科举,得中进士,便再入盂珙营中主管机宜文字,后逢珙病卒,庭芝感其知遇大恩,如丧考妣,亲扶灵柩葬于赣中兴国县,并守丧三年。
后来,贾太师出镇京湖,任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并移镇两淮,未几又得提拔,出知毫州、峡州等地。后来庭芝母丧,欲回乡丁忧,朝廷却赏识其能,便夺情任他为两淮制置使,出镇扬州。
庭芝到任后免赋税、修水利、抚流民、办学校、掘金沙、开盐场,一年间便使维扬一带繁华重现,又出兵击走军阀李璮,杀其部属厉元帅,夷平南城。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