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2/4 页)
沉迷玩乐,清早街上都没什么人,顾莲池一路疾驰回到大院,马不停蹄地进了新房,在二人的长枕下面伸手一摸,果然摸出林宝铮写的书信来,他正反看了眼,发现不过就是随手一折,并未密封。
他在屋里站了片刻,收好书信转身走出。
院子里站着小叶子给他牵着马儿,他抓过缰绳,走到大门口才要上马,远远瞥见一人挥着小旗,急急而来:“报!急报!”
说话间,人已到面前,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的马儿一头栽倒,马上的人也是滚了他的面前,入怀拿出密报来:“大公子,十万火急,急报!”
顾莲池神色冷凝,伸手拿过。
他一目十行,随即拿出林宝铮的那封书信,回头瞥着跟出来的小叶子:“你去山上把这封书信拿给宝儿,告诉她,京中有事我先走一步。”
说着他单手在衣领处一扯,麻衣顿落。
顾莲池飞身上马,他往领秀山的方向瞥了一眼,随即回头扯动了缰绳。
回京……
作者有话要说: 腻歪不够
第192章 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快马加鞭,顾莲池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燕京。
儿女情长在国之面前,似乎变成了米粒大的一样了,他甚至比李静回来的还快,可即便如此天子也先一步撒手人寰了,齐国步入了赵国的后尘,不等太子登基,内阁大臣各自为队,争位起来。
顾修早在燕京,天子从来没有放弃过调查后宫那些孩子夭折之事,新上位的妃子得了龙子的也未保住,此时沈贵妃已经在冷宫当中半疯半傻,最后查到了王皇后身上,牵扯出一长串人来。皇后被废,太子深受牵连,多年来的宠溺早将太子溺爱成了一个懦弱之人,最终他成了争位的牺牲品。
天子临去之前,已经指定了三皇子李诚。
然而不等他遗诏拟好,王皇后吊死在冷宫当中,齐天子病重,更是无力回天一命呜呼,顾莲池便是这个时候回去的,他带军驻在京中,这一驻便是半年多,直到第二年的秋天,李诚登位,改国号为鸿安,才算安定下来。
顾修一直遵从先帝口谕,忠心耿耿。
王家根基深厚,也渐渐拔除,朝中政事多半如此,盛极必衰。
他父子在燕京,却一直和李朝宁母女两地分离,孤苦自不必说。
还好在国丧之时,也不得作乐,朝中官员多半妻妾在旁也都这样,秋祭之后,燕京又恢复了些元气,顾莲池也被诏回了京里,自从天子驾崩之后,再无人提及他的婚事,他回京之后先行禀报了父亲和宝儿成亲的事,彼时顾修忙着,也只冷冷瞥他一眼,未说半句。很快不等他再有动作,李静趁着国丧悲痛之意,大闹了一场,退掉了婚事,她站在朝堂之上,痛骂顾莲池,也曾轰动一时。
本来也是一双好婚事,此时退婚,自然有人无端猜疑。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有些流言蜚语,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说顾莲池在临水当地相中了一个异族姑娘,还是个样貌丑陋眼角带疤的无盐女,就因为她才抵死不从公主婚事。
这么一说他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管那些呢,他无事的时候也给宝儿写书信,然而一来一去一封书信走个来回也得三个来月,偏偏林宝铮的回信又多简洁,上面通常都像流水账似地记录一下她每天做什么事,只言片语间也无想念之意,令人着恼,又有一段时间没有她的消息了,他心中难安。
秋风瑟瑟,郡王府的府院当中添了一地落叶,更显寂寥。
喜童此时早已经和翠环成亲了,紫玉也在顾莲池的授意下赶去了临水城,一早下朝回来,更觉无所事事,绷着的一根筋一旦松下来,整个人都颓废起来。
顾莲池站在莲花池边上,喜童抱着他侄子一边玩着。
翠环拿着一件薄薄的斗篷走过来福了一福身:“大公子,秋风凉了,披上点吧。”
的确,池边凉意更浓,水面上的莲叶也散落得到处都是,在这个地方一站,能想起太多关于宝儿的事情,他披上斗篷,转身走回书房。天快黑的时候,赵奚命人来请,顾莲池欣然前往。
许是太孤寂了,近日以来朝中渐渐稳,各方势力都急着拉拢人,邀约不断。
赵家也是,借着赵奚兄妹二人更是重新弄了个什么诗社,日日来请,平时都不屑前往的,衣服也不用换了,让喜童安排人套车,这就带着他上了车。
夜幕降临,赵家的大门前竟也有几辆先到的马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