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深受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他们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无私无畏,在群众中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当然,闻一多原来就是享誉海内外的诗人和学者,加上年龄上的原因,其声望和影响较之吴晗更高、更大一些。
然而,如果就思想之进步而言,吴晗又早于闻一多。吴晗的夫人袁震女士及其姐姐袁溥之早在大革命时期思想就很激进,她们都是*建党*董必武的学生,都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过罢课*等革命活动,后来袁溥之就是通过董老去延安的,而袁震也一直同董老保持着联系。1941年吴晗从四川叙永回昆明时,就曾同袁震一起专程到重庆拜访过董老。董老对他讲了抗战形势,介绍了延安的情况,对吴晗以后思想的重大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正因为有这样一些因素,吴晗的思想自然觉醒得比较早,常在课堂上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抨击国民党。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时,大批社会名流、知名人士买不到飞机票,撤不出来,孔祥熙的家属却公然不顾他们的安危,独霸最后一架飞机甚至连洋狗都运了出来。这件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昆明联大同学自发愤怒地涌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倒孔*”,当时不仅进步同学参加了,连三青团中一些正直的同学都参加了。吴晗气得在课堂上把孔祥熙与南宋灭亡前的“蟋蟀宰相”相比,严斥孔是“飞狗院长”。而那个时期闻一多的思想还停留在“前方将士流血牺牲,我们在后方吃点苦是应该的”阶段。
不仅如此,闻一多后来加入民盟,也是吴晗先走了一步,而后动员他,并介绍他加入的。
1943年冬和1944年春闻一多拍案而起,不但大受广大青年同学的欢迎,而且引起了昆明*地下党同志的注意,有的认为这是好的苗头,应该热情支持,引导他继续前进。有的认为他曾经热心倡导国家主义,一度曾持*立场,后来又长期不问政治,现在发表点针砭时弊的言论,并不意味政治态度根本改变,怀疑支持和争取他这种人恐怕没有多大意义。周恩来同志得悉上述情况后,指出像闻一多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是反抗的,他们也在探索,在找出路,而且他们在学术界,在青年学生中,还是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应该争取他们,团结他们。1944年夏,华岗从重庆汇报工作回昆明时,恩来同志写了一封亲笔信带给昆明的同志。从此,昆明党内同志的认识统一了,积极采取争取闻一多的工作。
恰好此时中国*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同盟)派周新民、李文宜、罗隆基来昆明建立民盟地方组织。周、李二人均系受*之委派协助民盟中央工作的同志,其中李文宜是袁震在中学里一起罢课*,搞革命活动的同学。通过这层关系,李文宜认识了吴晗,并且很快就把吴晗发展成了盟员。接着,他们又请吴晗去争取闻一多。
闻立雕 从“鸟兽”横幅浅析吴晗、闻一多的友谊(6)
那时,闻一多接受昆华中学的聘请到该校任高中语文教师,全家已经从司家营搬到了昆华中学院子里的一座小楼上。一天晚上,吴晗突然登门造访。谈话之初,闻一多因为与吴素无来往不免有些出乎意料和诧异,态度比较谨慎,仅仅以礼相待,听的多,说的少。但是,吴晗却不然,他久闻“闻一多”之大名,近年来又见他拍案而起,振臂疾呼,内心十分高兴和钦佩,谈起话来激情洋溢,短促有力,口若悬河,有爱有憎,渐渐地闻一多也被他引入了角色,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经济、文化,有喜有笑,有怒有骂,越谈越投机,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午夜,话犹未尽。从那以后两人的思想和工作就都结合在一起了,并且频频并肩出现在战斗第一线了。
其间,吴晗谈到加入民盟的事,闻一多最初受“君子不党”的思想影响,以及听说民盟内还有某某一类的人,因而不想参加。后经吴晗耐心地解释,个人反复思索,终于想通了,认识到“国事危急好比一幢房子失了火,只要是来救火,不管什么人都是一样,都可以共事”。于是,他也加入了民盟。
加入民盟这件事对闻一多来说,意义极大,首先,它表明闻一多的活动从个人活动进展成为了有领导有组织的活动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即入盟意味着闻一多同中国共产党发生了联系,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吴晗拉着闻一多或者说推着闻一多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三 “鸟兽”横幅意味着什么?
吴晗后来回顾这次“不俗的夜访”说:“当你作新诗人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