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果可行,不妨再添把劲儿,完成这一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老字号企业的壮举,为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你是一市之长,国企改革是你必须要唱的一出戏,而且要唱好,千万不能缩手缩脚,不能让困难和压力束缚住手脚。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敢闯敢干的干部,而不是坐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干部。”齐副书记说。这番话,对周一粲冲击很大,后来她找过铁山集团老总周铁山,跟他认真谈过这问题,周铁山对收购河化集团,仍然信心百倍,甚至愿意在原来方案的基础上,再拿出几百万,解决工人的养老保险。周一粲深受感动,很快便组织力量,想重新启动收购方案,谁知这事让强伟知道了,没加任何解释,就在会上将她猛批一顿。当着全体常委的面,强伟要她立即解散工作组,哪儿抽来的人打发到哪儿去。“成什么体统,不经会议讨论,擅自做主,如果谁都这样干,河阳还不乱了套?”那次强伟发的火很大,周一粲受的委屈也很大,差点儿,就在会上流下眼泪来。过后她才听说,强伟跟周铁山,因为河化收购,矛盾已经很深,有人甚至说,强伟千方百计阻止铁山集团收购河化,就是想对周铁山形成打压。
周一粲虽是不敢确信传言的真假,但对强伟,却有了再也挥不走的疑惑。加上后来乔国栋颇有所指地说:“河阳这片天,原来姓宋,现在,怕是要改姓强了。”她对强伟,就有更深的看法了。
两年后的今天,强伟突然提出让瑞特收购河化,事先又不跟她做任何沟通,完全将她蒙在鼓里,周一粲焉能接受?
这一次,周一粲真是有点豁出去的味道,明着,她不好跟强伟说什么,暗着,她却敢较劲儿,而且必须要较这劲儿。她不能容忍强伟一而再再而三地凌驾于常委会之上,嘴上讲着凡事要上会,他自己做起事来,却恰恰忘了这个原则。
工作会议开完的第二天,周一粲带着林业和财政口的两支人马,奔赴到自己的帮扶点去了。而且,破天荒的,没向市委那边打招呼。
第一章 山雨欲来(4)
强伟是在两天后才得知这一情况的,送走欧阳他们,他便一头扎进了沙漠。红沙窝村的事态那晚虽是得以平息,但根本问题仍没解决,弄不好,憨爷跟土豆他们,还要闹。
一想这事,强伟的心情就不能不沉重,随着整个流域的缺水,沙漠腹地农民的生存状况,越来越让人揪心。这些年市县虽是联合想了不少办法,也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但都是治病不治根,有点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儿。而且往往,政策缺乏连贯性,加上执行当中县乡村三级都要打折扣,就把隐患给留下了,地雷也给埋下了,等矛盾激化,问题变得尖锐时,再想彻底解决,就真是太难了。
红沙窝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村位于胡杨河流域的最下游,算是流域的收尾处,以前这儿基本算是荒地,只住着几户人家,后来别处的荒开完了,沙漠村民便将目光瞄上了红沙窝,陆陆续续,就搬来上千口人。沙县这样的情况很多,村民自动搬迁属常事。一方面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沙县在历史上太苦焦,干旱缺水,风沙大得能吞没人,加上又不停地闹灾荒,就更让这儿的人无法安生。远的不说,单是民国年间,这儿就发生过不下三场大的灾荒,沙漠农民背井离乡,四处逃难。等灾荒过去,又终因舍不下这片土地,陆陆续续回来了。此时家园已不在,沙漠的样子也早已变得认不出,沙漠农民就随便找个人少地广处,重新安家。另则,沙漠辽阔,土地丰富,这也给沙漠农民提供了迁居的可能。小农经济作业模式下,村民们往往是看上哪儿往哪儿搬。先搬来几户人,凑些钱,打一眼井,尝试着种庄稼,一看庄稼能种活,能养住人,兴头就来了。呼亲唤友的,慢慢往里引人,人一多,村子自然就形成了。强伟刚到河阳的时候,红沙窝村还不足二百人,也就三五十户人家,算是在风沙线上给风沙放哨的。这才六年工夫,人口猛增到两千多,户数也翻了几番。为啥?红沙窝的土地肥,地下水位又相对高,打井容易,三五户人家就能打一眼井,地由着性子开垦,开到哪算哪。对农民来说,这就是天堂,就是乐园。虽说开荒打井是苦里面最重的苦,可不苦能有甜?不苦,不苦你当农民做什么?
沙漠真是个驴脾气,也是个狼性子。前些年水还旺旺的,只要把钻头钻下去,就能找见水,只要把井柱下进去,就能打成一眼井。这两年,不一样了,变了。先是水深了,打井成本越来越高,接着,出现干井、死井,熬工熬力,费半天劲,井柱下进去,竟是干的,没水,顶多挖出几车湿沙,算是给人一丝安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