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4 页)
解。
小老头忙道:“将军这就不知道了,那骆驼背上搭着一个架子,可以发射炮石。那天,你属下那个士兵就是被一炮轰死的。”
“泼喜军,旋风炮。”杨华抽了一口冷气,这支军队人数并不多,只两百人。可都坐在骆驼上,骆驼背上架着小型投石机,一但上了战场,可四下机动,无论你阵型如何紧密,也抵挡不住这种灵活激动的重武器的攻击,简直就是冷兵器战争时期的自行火炮。
河东军长于军阵,可在这种武器下面,就算杨华的方阵在坚固,也经不起人家轰上几炮。
这支军队的名字就叫泼喜军,通常与铁鹞子配合使用。
既然泼喜军来了,铁鹞子肯定就在前方等着河东军。
杨华抓了抓头盔:“我说党项人怎么放任我军大抢特抢,原来是在调动精锐军队啊!好,我就吃掉铁鹞子和泼喜军,给李乾顺一点厉害瞧瞧!”
说到这里,杨华手中的横刀顺势往下一拉,将那个小老头的头发刮了个干净。
“啊!”冰凉的刀锋贴着头皮划过,那个老头子大叫一声,晕死了过去。
“看你出息的!”杨华鄙夷地望了一眼大小便失禁的老头,对着那群村民咆哮:“本来我要杀光你们全村人为我那个士兵报仇的。
不过,既然人不是你们杀的,我且放你们回去。不过,在走之前把你们头上难看的辫子给我剃了。“
杨华看了周围的诸将一眼:“传我命令,各地百姓都得剃头,留发不留头。不发者,按党项人论处,杀无赦。若有党项人愿意归顺我大宋,只要剃掉头发,改汉姓,着汉服,说汉语,可留一命!”
“是!”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九十八章 第一次接触
割后的土地青褐色的班驳着,在银川平原上,秋后的要赶在冬季来临之前,将他所有的热度毫不吝惜地拨撒在大地上。远处的空地上,有几棵白杨黄得鲜艳。悠悠青空,色彩丰富的大地相互交融,却有泾渭分明。看得久了,禁不住生出头晕目眩之感。
“秋高气爽,真是舒服啊!”
在宽阔的银川旷野,杨华一身布衣,静静地坐在栗色战马背上,好象并不为即将到来的惨烈大战而在意,但他悄悄抠在高桥马鞍上的手指却暴露了他内心之中的紧张。
身后,两万多河东精锐组成四个相互呼应的方阵。没有人说话,一阵狂风吹来,旌旗猎猎着响,一切都显得安静。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拓拔山岳。”杨华松开抠在马鞍上的右手,将五指张开,举在面前。风从制尖掠过,带走刚渗出的汗水,一片清凉舒爽。
预料中的西夏大军在河东军侵略者进入西夏国土半月之后终于集结完毕,夏军的统帅就是杨华的老熟人拓拔山岳。
盐州本有五万军队,分别部署在洪州、白豹、安州、盐州、罗落、天都山、惟精山一带,防备宋朝的环、庆、镇戎、原州的军队,是西夏的边防军。这么多部队,要从漫长的边境线上抽调回国,自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夏军并不多,杨华也有心等拓拔山岳军慢慢集结,以期一战全歼。两万多河东精锐若连五万边防军都吃不下,那才是笑话呢,难道夏军还能强过女真人?
可是,杨华还是失误了,为了抢收秋粮,他也没急着进攻盐州。反悠闲地派出官吏向地方放摊派钱粮,组织维持会。这一耽搁,敌人却越来越多了。
不但这五万边防军来了,连拱卫兴庆府南大门灵州的五万擒生军也来了。
西夏地防御重点是首都兴庆府。在这一地区党项人部署了十七万军队。即贺兰山五万。灵州五万。兴庆府七万。形成了一条三角线地防御。这是西夏兵力部署地重点。
杨华没想到党项人至灵州地防卫不顾。主动出击了。
看来。他们是想用野战一举解决杨华地主力。
“五万擒生军、三千铁鹞、两百泼喜军、五万边防军。好大阵势!”此刻地杨华也只能苦笑了:“党项人也未免太自信了点吧!”
“禀将军。其实这样也好。”身边地赵行德没有带兵器。也是一身便服。空着双手随意地跟着杨华:“灵州是兴庆府地南大门。直接扼守着黄河渡。城墙高厚。若党项人龟缩在城中不出。我河东军又不擅长攻坚。只怕这仗打下去还真是麻烦。现在。灵州军顷巢而出。若将军能一口气将其吃掉。我军也不用攻击有坚固城防地大城了。”
“却是这个道理。”杨华微微一笑。“此战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