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2/4 页)
在割让河北地事情上与我僵持不下,如果在磨上一阵子,下官有信心让宗望接受我提出地条件:我大宋割让河间、中山。赏赐金人一定数量的犒赏钱。两国以两镇为界。结为兄弟盟好。”
“如果这样自然是好。可是……”何粟目光有些飘忽,突然说:“你觉得和议之后,杨华会领军回太原吗?”
“和议一旦达成,河东军将尾随礼送金军出境。到时候一到中山。河东军自从井口还镇。国家自有法度。杨华敢不回去?”张浚凛然道。
何粟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又转移话题:“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招西惊军进京诛张让等内传。以至于断送大汉八百年国祚,我听人说,河东军强悍剽勇。与当年的西惊柔弗骑兵何异?”
张浚心中一寒,郑重地说:“杨华乃今上一手提拔地心腹之人,圣恩高厚。行事正大光明。断不至于此。”
“那是因为有陛下在,制得住他。”何粟淡淡一笑,又将话题茬开:“陛下龙潜之时,也曾经长期服用仙丹,继位之后。更是没有节制……昨天。陛下咳血了,据内传们说,天子身上全是淤青,显是血脉不畅之症。”
“啊!”张浚吓得浑身都是冷汗,手像发痢疾一样颤个不停。他有些口吃:“陛下……陛下、下。还未立太子。”
“天子长期服药。一心求仙问道,哪有太子?”何粟眯缝着眼睛,里面闪着一丝精光:“到时候。谁能制住杨华?”
张浚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何粟地厉害,能够坐到大宋宰相位置上的人怎么会是笨蛋,会是一个昏聩地老人?自己在他面前不过是一个政治新丁。不知不觉中,张浚发觉自己已经完全被他牵着鼻子在向前走。
他也只有默然不语了。
“张大人。”何粟咳嗽一声。
“何相。”张浚惊醒过来。
何粟微微一笑:“老朽已经七十,以去日无多。倒不在乎了,只放心不下这个大宋朝,放心不下你们这班青年才俊。无论如何。何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达成。河东军必须尽快还镇。杨华老呆在东京城也不是事儿。”
张浚:“何相地意思是?”
“割让两镇。默许北奴对河北地占领。犒赏金军,适当增加每年岁币。除了称臣一项,一应答应宗望。”何粟凛然道:“这也是陛下地意思。”
“和议使是杨华……”张浚突然流泪道:“我争取了这么两天,开封百姓流了那么多血,难道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他猛地站起来:“何相,张浚不敢领命。”
“张大人。”
张浚站起身来,摘下官帽。轻轻地放在案几上:“张浚无能,不能为国家和陛下争取更多地利益。也无颜在朝为官,愿致仕。”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二百六十五章 赐婚
围绕着一个看不见地圆心心中地那一团火焰正腾腾而起,烤得大宋皇帝就快要燃烧了,但皮肤桑却一片冰冷。冷得像是一块坚冰。
也只有在这不断地行走中,那团火焰才逐渐朝四肢散去,暖洋洋地感觉舒服得皇帝快要呻吟出声来,但是。他不能停。只要一停。好不容易被自己散发出去地毒素就会回流心脏。
现在,皇帝虽然走得气喘吁吁,但心情却是极好。他一边在屋里转着圈子,一边和匍匐在地上的小黄公公说话。
“黄彦节。你说杨华对朕忠心耿耿,可有凭据?”皇帝笑眯眯地问。
小黄公公进东京之后作为皇帝、朝廷和杨华地联络员。往来奔走于禁中、皇城和大相国寺之间。事务繁忙。
他本就是一个心思单纯地孩子。去太原也是被宫中的大太监推出去当替死鬼。可没想到在太原呆了大半年,太原不但没陷落。河东军反越来越壮大。
这次随杨华进京勤王。河东军已经变成支撑整个东京战事地唯一可以依靠地力量。而往昔不为人知的黄小公公也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做为河东军地监军,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宗室王子。见了他都要尊称一声黄公公。
以前在宫中经常欺负他的大太监们见了他也是必恭必敬,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回想起往日在宫中当太监时地辛苦,有看到今日的风光,黄小公公恍若置身于梦中。
近来。他年纪日长。人也变得成熟的。对于善恶,其实太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也不那么放在心上,而且。黄小公公也是个淳朴之人。虽然得意。却不忘形,见了往日地长官也和客气。
但是,黄公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有的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