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出门走了没几步就遇到张邦昌和一个英武的年轻人。
张邦昌微笑着说:“杨将军,可向陛下辞行来了?呵呵,你去相州先把龙卫军的兵员补满。以你的武功,日后定能大展胸中抱负。”
“正是来向陛下辞行的。”杨华忙谦虚地说:“还得多谢张相帮忙说项。”
“我帮你说话,那是为公,相州位于河北要冲,乃京师门户。若那北奴再来,你龙卫军可得把东京大门看好了。只可惜那一带现已破败,地方武备松懈。”
“张相说得是。”杨华忙点头。
“对了,磁州宗泽也在编练新军,日后,相、磁两州可互为犄角。”那个英武的年轻人突然插嘴。
“宗泽!”杨华一惊,宗泽可太有名了。此人是靖康年名臣,也是赵构新朝第一任军事长官,连败金人,被人北奴称之为“宗爷爷”。
见杨华一脸的疑惑,张邦昌忙介绍说这人正是康王赵构。
杨华心中震撼,忙拱手道:“见过康王。”
“原来你就是禁军第一勇士杨华将军啊!”赵构一把将杨华拉起,“久闻杨破虏将军的大名,今日终于得见,幸甚,幸甚!”
“破虏……”
张邦昌抚须道:“杨华,你大概还不知道,京城百姓都称你为杨破虏了?”
“谬赞了,谬赞了,杨华不过是一芥勇夫,当不起。”杨华大惭。一边说话,一边抬头偷眼看去。只见,眼前这个年轻人长得异常英俊提拔,看起来比起他那个皇帝哥哥可强多了。最重要的是,赵构面上带着一股亲切的微笑,眼神也单纯清澈。
无论如何,杨华也不能将这个单纯而阳光的年轻人同那个阴郁的南宋皇帝联系在一起。
或许,是因为南宋初年代颠沛流离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性格吧,据杨华知道,这个家伙好象被金人追得满跑了好几千里。走投无路之下,甚至还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换成任何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该被折磨得性情大变。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文吏急冲冲地跑过来:“张相,大事不好了。”
“怎么回事?”
“太学士……太学士陈东纠集了几万百姓正在冲击宫门,说是要伏阕上书。”小吏苍白的脸上全是冷汗。
第三卷 金瓯
第九十二章 烟尘
“啊!”不但是张邦昌,连杨华也叫出声来。
张邦昌和陈东私交本来就好,心下大急,直跺脚:“这个陈少阳,这个陈少阳……”
反倒是赵构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笑着对二人说:“原来又是陈东先生在闹事啊,张相,杨将军,陪本王去见识见识这个胆大包天的士子。”
“这个……”张邦昌心中犹豫:“康王您是何等尊贵的身份,外面乱糟糟的,若真出了什么事,陛下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赵构一把将张邦昌抓住:“走啦,太学士们是来上书的,又不是造反,我们只在一旁看。再说了,有杨破虏将军在,还怕那群太学士不成?”说着话,就朝杨华挤了挤眼睛。
杨华本现在一心想尽快离开开封,宋金两军已经停战,东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正好趁机离去,若再呆在城里,一旦形势有变,可就走不了啦。
他本打算从另外一道宫们悄悄出去,可一看到赵构满是热切的双眼,只得无可奈何地说:“愿与康王同行。”
“太好了。”赵构兴奋地拉着张邦昌向前跑去。
三人走不片刻就来到宣德楼上,低头望下去,只见诺大一个广场全是黑压压的人头,总数竟好几万人。领头的是数前太学士,陈东双手举着一份奏折,大声吼叫:“我们要见李右丞!我们要见种宣抚!”
大宋不败而败,金人不胜而胜。
打了大胜仗的李纲居然被罢免,朝廷如此黑白不分,是非颠倒,彻底地激怒了素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读书人。起先,陈东只是单纯地带着数千太学士到皇宫请愿。可没想到,他们一路走来,队伍却越来越庞大,整个开封都沸腾起来了,不断有愤怒的百姓加入游行队伍当中。所有人都大声呼啸:“今若不见李右丞、种宣抚复起,死不罢休!”
“臣陈东求见天子!”陈东大声呼叫。
“我们要见李右丞!我们要见种宣抚!”几万人一片怒啸,潮水般地向前涌去,将维持秩序的士兵们冲得东倒西歪。
刚开始,赵构还看得津津有味,到后来,他那张英俊而年轻的脸渐渐白了下去。目光骇然地看着张邦昌,“张相,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