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2/4 页)
“恭喜杨侯。”古松也不看杨华的脸色,追上来笑道:“王禀若离开太原,那是最好不过。如此一来,侯爷可就是太原府唯一地统帅了。没人掣肘,三晋大地,自由您纵横翱翔,快哉。快哉!”
杨华忍无可忍地站住,怒喝:“杨志,把这个满口胡柴的家伙给我捆了!”
杨志不敢动手,只讪笑道:“侯爷息怒!”
杨华:“古松,你当我杨华是幸灾乐祸的小人吗?我也不罚你,你马上回去起草一分奏折,替王将军分辨。就说我杨华以全部的军功和陛下的恩宠担保王禀将军。”
北宋虽然有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可并没有说不杀将军。再说,清算“六贼”之后,皇帝已经开了杀戒,根本就没有收手的想法。以王禀领孤军坚守太原八个月的功劳和如日中天地声望,若再留在军中,未免不是一个极大地威胁。
以前,皇帝之所以封王禀为节度使,大概以为他会在太原阵亡,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被杨华救了。
本来,他是领军大将,皇帝也不好动他。可现在杨华军进驻太原,皇帝没有了忌惮,就发明旨缉拿王禀。
古松听杨华标榜自己是一个君子,心中很不以为然,道:“是,我马上去拟稿。有侯爷求情,想来王将军应该能保住一条性命吧!”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七十三章 送行
“王将军。”
“王将军。”
一大早,满城的百姓都走出家门,站在路边,大声呼喊着王禀的名字。
今天,王禀就要被押送回东京问罪了。
因为王禀在太原的威望实在太高,杨华建议那几个负责抓人的军官不要给王禀上刑具,并威胁说,如果上了刑具,等下激起了民变,龙卫军不敢担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这几人一听,知道事情要糟,只得答应对外宣布是来请王将军回去述职的,朝廷对王将军另有安排。
如此,才将不明真相的百姓给蒙蔽住了。
这也算是杨华为王禀争取到的待遇吧,否则从太原去东京,千里迢迢,若戴着沉重的刑具,还没到达目的地,王禀先就被折磨死了。
王禀今天穿着一件干净的便服,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刚一出知府衙门,就看到满街的百姓。
“王将军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满街的百姓都围了上来,同时跪在地上。
几个押送的军官看到眼前的人山人海,都吓得面如土色,下意识地将手摸在刀柄上。
“王将军。你还回来吗?”一个老人颤颤微微地端过来一碗浊酒。跪在地上。大声问。
王禀胸口一酸。接过酒碗一饮料而尽。大声道:“我会回来地。我王禀舍不得你们。”
几个押送军官听到这话。面色大变。一人低声对旁边人说:“把这句记录下来。禀明陛下。回来。他想回来做什么?”
那个老人又大声喊道:“浊酒一杯家万里。此去东京山高水长。将军保重。”
“将军保重。”又有一个老者走上前来。将一碗酒高举过头。高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我晋阳地男儿血。酒入英雄胆。化做一腔豪气!干!”
“干!”王禀大笑。接了过去。又是一饮而尽。“多谢了!”
“王将军,还有我呢!”又是一人端了酒过来,跪在他的马前。
王禀眼睛一热。猛地从马上跳下来。接过那酒喝得前襟全是酒水,他满脸都是眼泪,大声道:“能与太原豪杰并肩作战。共同流血,王禀之幸也!”说完话,他做出了一个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举动。猛地跪在地上,对着众人磕了三个响头:“王禀本就该战死在太原城上,能够活到今天,完全是满城百姓的浴血奋战之功。王禀何德何能,得父老乡亲的厚爱!我替大宋,替陛下谢谢你们了!”
众人都跪下回礼,放声大哭起来。
不断有人端着酒走上了,王禀也不推迟。酒到即干。短短一条路竟然走了一个时辰也没走完。
等出了太原城,他已经醉得骑不了战马。
刚出城门。有五十几个前西军士兵已经等在那里了,都是全副武装。
几个来押送王禀的军官大为紧张。厉声道:“你们要做什么?”
为首一个西军士兵跪在王禀身前:“王将军,我三千西军将士在太原奋战八月,只我们几个还活着。太原有杨侯在,已无忧也!愿随将军去东京,一路上也好尽心服侍!”
“我醉欲眠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