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几乎喘不过气来。
后排的弓弩手终于慌乱起来,这七十来人都是新兵,何时见过这等规模的骑兵冲锋?
拐子马,拐子马!“他们无一例外地发出一片惊呼,声音里充满了恐惧。
所谓拐子马,就是布置在大阵两翼的个轻骑兵。北宋人的习惯用语中有“拐子”一词,“两拐子”就是指大阵的左右两翼。北宋时期“东西两拐子马”阵是宋军最常用的阵型。东西拐子马,实际就是布置在两翼的左右翼骑兵。在战场上通常担任骚扰、追击和侦察功能。因为来去如风,进退有序,最是让人头疼。
北宋末期,因为产马地尽落如北方蛮族人手里。宋军战马稀缺,堂堂京畿二十万禁军中只有军马两万来匹,真正能当战马使用的也不过七千头,这次出击已经全部带来。因为缺乏战马,这种拐子马阵也不常使用。反倒是金人因为战马为数众多,常用这个大阵给宋军很大杀伤。
因此,一提起金人拐子马,宋军都忍不住双股颤栗。
终于有人丢掉手中武器转身逃跑了,一个士兵一声哭喊,撒开双腿向后狂奔。
“赵明堂,你是怎么约束部队的?”杨华也不回头,只一声大喝。
“后退者杀!”赵明堂扯出大弓,回身欲射。身边一只手伸来把那张大弓抢了过去。愕然看去,古松铁青着脸,“我是将虞侯,军纪归我管。”
话音刚落,古松“喝!”一声,张开大弓,一箭向那个逃兵射去。非常倒霉,是一把九斗黑漆弓,古松只觉得自己的脊椎都要被拉断了,浑身骨骼响个不停。
“啊!”惨的叫声传来,那个逃兵竟被古松一箭射得钉在雪地上,四肢尤自不住抽筋。
刚才还骚动的弓弩手看到这一幕,皆安静下来。
“看什么看?平视前方敌人。”古松杀气腾腾大吼,“大宋军律,张弓于手,后顾者,斩!”
“刷!”一声,七十多人同时将头转向正前方。
杨华见古松如此嗜杀,摇了摇头,低声道:“虞侯何必呢,新兵第一次上阵都是这样,等下见了血就好了。”
古松一呆。
已经容不得他再多说,金人的骑兵已经奔至阵前三百步步。
杨华突然扯直了嗓子大叫:“副都头赵明堂,我们守得住吗?”声音很亮,远远传去,惊得身边一棵小树上积雪扑簌落下。
“固若金汤!”
“赵明堂,战士们可感到害怕?”
“他们害怕!”
“赵明堂,当初在河北,我可曾丢下你们一个人逃跑?”
“不曾,我都只有战死的军官没有苟且偷生的懦夫。”
“赵明堂,战士们现在还害怕吗?”
“士气高昂!”
一问一答,声音越来越高亢,到最后竟如霹雳一般。
“赵明堂,我们是谁?”
“我们是光荣的大宋禁军!”这一回,一百条汉子都同时挥舞着武器大叫。
一层热热的水雾蒙了眼睛,古松只感觉眼前一阵朦胧,“我们是光荣的禁军!”
“好!”杨华高举长矛,刚才还喧哗的人群顿时安静下去,“诸君,不管是生是死,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同生共死!”古松抽出腰刀向前一步,走到杨华身边。
敌人已经冲到两百步的距离。
不理睬古松,杨华大喝,“后排弓手,听我号令……放!”
小方阵最后一排是四十个弓手,听到杨华的命令,同时拉圆大弓,将密集的羽箭向空中射去。
“唰!”一群黑点腾空而起,然后悠悠下坠,如雨点一般朝女真人当头淋去。
这一箭还没落下,杨华又再次大喝,“弓手,搭箭,射!”
又是一丛箭雨从头顶掠过,头顶为之一亮,全是羽毛的白色,古松差点迷失在这难得一见的奇境之中,还未等他收摄心境,前方的敌阵已经传来一片怪叫。
定睛看去,前次射出的那一阵箭雨已全部消失在奔腾的战马群中。几个金兵浑身带箭地落下马去,然后被暴烈的马蹄踏翻在地。
地上的积雪已经被踩成一汪烂田,肮脏的泥点子漫天飞溅。
金人更近了,转眼已奔至阵前一百五十步。
没人想到敌人来得如此之快,第二轮射击已经全部落空。
“咻咻!”声中,敌人身后插满长箭,白色羽毛在寒风中不住颤抖。
临敌不过三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