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4/4 页)
想来皇帝对这次战役还是很有信心的,否则也不可能集中这么多部队于黄河以北方。
但问题是,皇帝只愿意掏二十万贯军费。多一文也不肯出。这就让杨华不可理解了,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直接关系到大宋的国运,正该调集大宋手头所有资源配合啊。可这种奇怪的事情就是发生了。
这个皇帝还真是随心所欲。想一出是一出。顽童一样。
先前一战表面上看来。主要责任在种师中地轻率冒进。焦安节畏敌如虎。但真正地原因还在北宋地军制上面。如果没有枢秘院在背后指手画脚。督促种师中尽快进军。小种也不至于抛下后勤辎重轻车冒进。
枢秘院那边杨华没办法。而大宋地祖宗之法他也没能力改变。唯一所能做地就是在大战来临时组织好后勤供给。让前线不至于因为供给不上而出问题。
“恩。”听杨华这么说。高昌也懒得多说。反正家业是你杨华地。你自己要糟蹋。也怪不了我:“军中金银加起来有二十六万贯。走私私盐。赚了二十一万六千四百贯。一共四十七万六千。这点钱。若都拿出来。也只够大军支撑十天。杯水车薪。毫无意义。”
“才这么点啊。若是抓紧时间再走私两次呢?”现在是六月中旬。依杨华看来。二十二万大军地调动集结。到布防到位。怎么也得二十天。二十天。足够再走私一次了。
“能再赚多少。有什么意义?”高昌叹息着说:“将军大概忘记了一点。所谓军费。并不都是钱啊。还需要大量地物资。军服、粮草、器械、药物、雇佣地民夫。你光抱着一大堆铜钱能做什么用?”杨华本就是一个经济学盲。一心只说钱。就算有钱。没有物资。你有能怎么样?高昌心中很是不以为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听高昌提起,杨华这才醒悟过来。现在整个山西都变成了一个大战场,物价更是贵得离谱。
三个月前,山西的米价一直维持在每石四五百钱的水准,大约相当于现代人民币一块钱一斤的水平。到现在,已经涨到每石三千钱,也就是说,每斤大米要六块钱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