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页)
地黑脸将军从箭楼里走出来。
梁云龙忙单膝跪在地上:“末将乃龙卫军梁云龙,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情。”
“快起来随我去见张大人。”王禀一把将他从地上拉起来:“我们被围了半年,外面的情况是一概不知。张大人听说你们杀过来,让我务必将你等接进城来。”
“好,我这就去。”
张大人就是太原知府张孝纯,在金军进攻太原之前,童贯见势不妙,带着主力跑了。不过,在离开前。他还是将三千精锐士兵留给张孝纯,由他地侍卫亲军中马军的副指挥使王禀带领。
这也算是童贯所做的唯一的一件好事吧。
当宗翰大军逼近太原的时候,为了安抚人心,张知府告喻全城百姓,太原自古都是军事重镇,城高墙厚,城防体系完备。敌人虽然多,也拿我们没任何办法。而且。金人远来。供给不足,我们只要守上一段时间,等他们粮食吃完。各路援军一到,女真人也只有灰溜溜地撤退了。
这个公告一出,城中人心这才安定下来。也抱定了死守的决心。
太原一府有百姓十万,但等金兵一到,很多百姓都逃亡了,现在地城中只有两万多人。
张知府以王禀的三千精锐为骨干,征发全城百姓上城防守。所有十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男丁都发给武器。如此一来,竟然在一夜之间组织了一支上万人的兵马。
为了构建太原的防御体系,张知府还带着全城百姓在城中筑起土城,在城墙上设置了大量的城防器械。并征收全城粮食进行军管。无论贫富贵贱,统一配发。
北宋的太原是一座新城,位于汾河以东。在北汉时,太原城本在河西。可是,赵光义在进攻北汉的时候。围此城达到半年之久。竟无法破城。无奈之下,只得引汾河水灌城。这才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拿下了太原。
这一仗打得宋军死伤过半,也给赵光义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大战之后。大概是因为有心理阴影地缘故,他也不知道脑筋里出了什么问题。居然命令潘美在汾河东面另立新城。
可问题是,新城一建在河东,每当北方蛮族入侵地时候,汾河根本起不到任何防御作用。而太原也将赤裸裸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这不能不说是赵光义出的昏招。
现在的太原,周长八里,算没起来,每面城墙长不过两里,算起来根本就不大。也幸好城市不大,张知府手头一万多人马站在城墙上,才不至于显得稀疏。再加上太原人特有的血性,战争刚一开始,城中军民就让宗翰吃了大亏。
刚开始,金军用云梯和冲车轮流冲击,方圆百里只内地石头都被宗翰的投石车全部扔进城中去了。而太原城外的壕沟、护城河也被彻底填平。可所以的攻势都被宋人一一粉碎。
无奈之下,宗翰只能将太原团团围住,构筑了大量工事,断绝了太原通往外界的道路。
这个时候,东路军摧枯拉朽一般打到东京城下,而宗翰却只能望着太原发呆。
可见,非宋人不能战,实在是北宋这个政府太操蛋了一些。
见到梁云龙已经满面浮肿的张知府也不废话,“梁将军外面的情况如何?援军还有多久才能抵达?”
梁云龙一看他的脸,心中不禁一酸,这是典型地水肿病,是饿出来的呀!
不忍心说实话,梁云龙大声说:“请张大人放心,请太原百姓放心。城外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张灏军、范琼部,及我禁军龙卫军二十万人马已开赴山西战场。我们不会放弃一寸国土,不会放弃一个大宋百姓。”说到这里,梁云龙的眼泪就落下来了。透过朦胧的泪光,他看见张知府和王禀也都同时伸手去抹脸上的泪珠。
外面大街上传来阵阵欢呼:“援军来了,太原得救了,大宋得救了!”
这是靖康一年地夏天,这里是龙城。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五十四章 责任
靖康一年六月初十,隆德。
雨点如银丝般在窗外落着,赤裸着上身,胸口裹着纱布的杨划气哼哼地坐在河东制置司行辕的门房里,眼睛里凶光涌动。
姚古身为河东制置使,熙河经略使,也算是一品大员,因此,进隆得之后,杨华就将隆得府衙门让给了他。
姚古职位既高,做派也大,光门房就分为左右两个,按照候见人的品级不同,分别领到不同的屋子休息。
杨华一走进门,就被一个书办引到右边的门房,然后让小厮给杨华送上一杯热茶,拱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