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4 页)
西军一旦驻防于京城外,却是可以大举振奋各路勤王大军的士气,而关宁军虽有小挫,但是只要在镇西军的带领下再打个小胜仗,必会恢复军心士气。等到建奴士气渐坠之时,集各路勤王大军予以最后一击,奴贼必败无疑!”
一席话也是让崇祯不断点头,更是不想关宁军这种数万大军集于一块却是还需要友军壮胆的军队,就算人数再多,留之何用?但是突然想起方才的问题似乎还没有答案,不由追问了一句,“东郊防务又当交于谁?”
当崇祯表示同意之后,杨嗣昌更是精神一振,这种小问题简直不是问题,虽然京营这些绣花枕头兵不能拉出城,但是刚好也是有一支战力不凡的大军堪堪就要到达京师,虽然一心想让卢象升兵败而归,但是对于他所一手训练出来的这支军队,还是十分的欣赏,道,“陛下勿忧,宣大总督陈新甲此时也是带着卢督臣的天雄军近万步军兼程而来,如今已经快要到达京城了。而且这近万人都是步军,外出剿灭建奴恐怕不太适用,但是拱卫永定门却是绝对足够了。”
“天雄军?哼!”崇祯冷哼一声,不知道是对这支军队的名字不悦,还是对卢象升不满意。
“陛下可是卢大人有信息传来了?以卢大人的勇武,所传肯定是大捷之报。”杨嗣昌故意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那喜悦的样子任谁一看都觉得,这两人不仅没有间隙,反而是生死与共的关系。
崇祯当然也是如此以为的,但是却是更对卢象升有些不满了,都说二人政见不和,水火不容,但是杨嗣昌不愧是有杨相之称,不仅没有背后谗言攻诘,反而为之推崇,这肚量就不是卢象升能有的!
“卢象升一去就是经日,至今仍没任何消息传回,尤其是不顾友军安危,径自南下,如此作派,岂是忠臣良将作派?”崇祯心中暗暗的想着,但是嘴上却是讳言道,“卢爱卿并无捷报传来,反而与关宁军似乎有些嫌隙。”
“也许卢督臣有什么紧要之事也未可知。”杨嗣昌沉吟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道。
若是杨嗣昌趁机攻诘卢象升,崇祯说不定还会觉得卢象升真有什么要紧之事,但是杨嗣昌如此一说,反而却是让崇祯更加深信卢象升与高起潜不和,因而见死不救!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脸上的不悦表情却是被杨嗣昌看的一清二楚。
“无论什么紧要之事,难道还大的过友军处于危难之际么?”崇祯冷哼了一下,终于下定决心,这次定要严旨斥责卢象升之罪!
看到火候已经到了,杨嗣昌便不再火上浇油,只是不痛不痒的劝解了几句。
二人正商议之时,小黄门入来,禀告高起潜的统计报告送来了。崇祯一把接过,仔细的读了一遍,悄悄的松了口气,关宁军伤亡同杨嗣昌所说差不多,伤亡并不大,只有一千左右的伤亡。不由庆幸自己控制力好,没有当场斩杀高起潜,同时以下也是有些得意,自己选定的监军人选果然是不差。高起潜也许指挥大军的本领不行,但是这种临危不惧的胆量,却敢是对的起自己的信任了,果然还是用内臣为佳,外臣都不可信。
心情舒畅之下,对于高起潜信尾要求镇西军协防的要求,也是痛快的答应了,并命人出城好生安抚了一下诚惶诚恐的高监军,更是给关宁军送了些钱粮犒军。
易飞得到消息是第二天的上午了,当听说被自己血骑逐走的杜度竟然有胆量偷袭三四万人的关宁军,而且还一战而胜的消息时。易飞也是极为难得的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来,对此易飞也是发表了一句在镇西军高级将领内部广为流传的名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而当听说皇帝还派人安抚关宁军诸将,更是送去不少犒军的粮饷,易飞都觉得脑子都有些不够用的了。甚至怀疑崇祯的脑子是不是烧坏了,打了败阵还给予犒军,这不存心让明军更无士气么?
就算是一样领到了犒军物资的镇西军内,也是对于朝廷的这种做法一片哗然,镇西军打了一个空前的胜仗,经过一夜的搜索,合共抓获近两万的俘虏,斩首更是达到了八千余!这种战功给予犒赏理所应当,但是打了败仗还和镇西军一般享受这种待遇就让人想不通了,甚至连底层分辨能力不高的士兵们都是觉得匪夷所思。
连一样得到犒赏的镇西军都如此猜想,其他勤王大军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崇祯一夜之间做到了建奴没有做到的事。将各路勤王大军刚刚被镇西军大捷激起的战意,一下子打的点滴不剩,各路明军又一次从激情澎湃状态回到了兵痞子状态。
这一日,易飞也是接到了不知道说什么好的任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