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页)
少年大喜过望,对着马车又磕两下头,“姑娘大恩大德,我一定会报答姑娘。”大着胆子飞快地往车里看了眼,只看到帷帽之下影影绰绰一张面容,并不真切。
耽搁这会儿工夫,后面已拥堵了七八辆马车,有好几个管事模样的人过来询问情况。
张氏自然不便挨个回答,幸得有先来一步的魏璟帮忙应对。
车夫很快又驾了车。
杨姡��箩∶狈旁谙ネ贰�
张氏便道:“姡��涫且黄�眯模�山袢照馐伦龅萌词遣煌住D呛⒆幼呗凡唤魃鞑畹阕擦顺担�闳葱砀���剑�蛞槐蝗搜Я巳ィ��蟪雒抛渤档娜司投嗔恕!�
杨姵也跟着道:“没错,本来就是他不对,这样倒显得是咱们理亏似的。你这是乱发好心。”
杨姡�πγ换卮稹�
她不是乱发好心,而是怀有私心。
前世元宝走投无路,曾到杏花楼自卖其身给他娘治病。
刚巧那天杏娘发了笔大财,一高兴扔给他个二两的银锭子,“就你瘦得跟竹竿似的,风一吹就倒,这点身子骨能干什么,买了你也是白吃饭,这银子你拿着给你娘瞧病吧。”
元宝磕了头离开,半年后又到杏花楼,跟杏娘说:“我娘已经去了,我来还债,您有什么事情吩咐我就成,我不要工钱,也不在这吃饭。”
说完拎起笤帚就扫院子,扫得尘土飞扬。
杏娘又气又笑,骂道:“你不洒点水就扫,得呛死个人?”言语间是留下他了。
那时候元宝也就是十岁出头的模样,又黑又瘦,个子也矮,倒是勤快也有眼色,把院子里的活儿包了大半。
杏花楼的姑娘做得是夜里生意,早上起得晚,懒得动弹,经常使唤他到胡同口买烧饼,买豆汁,他乐颠颠地跑得勤快,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半点怨言都没有。
姑娘们过意不去,便把恩客们落下的扇子、荷包等物打发给他,有时候也让小丫头给他做双鞋,缝条手帕。
杨姡�驮�们喽���蚬�簧砬嗷疑�V褐,他隔着门帘给她磕头,“谢阿馨姑娘。”
元宝在杏花楼干了五年,身子结实了,个头也窜出一大截,杏娘不舍得再用他, “都成大人了还在这混,以后别指望娶个正经媳妇了。”
给他二十两银子撵了出去。
元宝在杏花楼不远处开了家铺子,卖针头线脑梳篦头油,每每杏花楼的姑娘去,总是打了对折再抹去零头。
没得两年工夫,换了间大门面,仍是在双榆胡同。
薛梦梧也认识他,还曾夸赞道:“难得脑子好使还有情有义,以后肯定有出息。”
杨姡�焕г谖亩ú��嵋撞坏贸雒牛�热缒苡姓饷锤鋈嗽谕饷姘锼�蛱�鍪虑椋�癫患确奖阌忠�亍�
前世,元宝既然能应诺到杏花楼还债,今生想必也会记着这份恩情。
而且,她特意使唤了青藕而不是红莲,因为青藕在府里时候久脸面熟,她嘴唇右下角有颗黑痣,非常明显,府里人都知道。
只要元宝存了这份心,肯定能找到。
即便找不到,她所损失的不过是三两多银子,可魏璟听说事情的缘由之后,看向她的眼神又温柔了两分。
显然跟张氏一样,把她当成热心行善了。
**
随着离护国寺渐近,路上行人愈来愈多,马车走得也越来越慢。
街道两边已经支撑起许多摊子来,小贩们的叫嚷贩卖声此起彼伏,混杂着路人的讨价还价声,相熟人家的招呼应答声,不绝于耳。
杨姵兴致勃勃地说:“你听外面多热闹,这次出来了,下一次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出门,一起玩玩多好?”
张氏惦记着跟秦夫人说体己话,也劝杨姡��八拇�涔湟埠茫�吹叫缕嫦不兜奈锲肪吐蚧厝ァ!�
听着外面的喧闹,杨姡�奈�亩��淘テ�逃Φ溃骸昂冒伞!�
杨姵喜形于色,笑道:“咱们先吃再逛还是先逛再吃?”
张氏笑着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指指窗外。
因为人多,行人们已被挤到路中间,就擦着车边走,几乎伸手便能触到车帘。
护院们都下了马,神情戒备地护在马车两旁。
在车里高声说话,很容易被外面的人听见,这对高门大户的女子来说,是极失礼的事情。
杨姵低笑声,不再开口。
好容易挤过口袋胡同,众人在护国寺胡同口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