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页)
动机不纯、信念不坚 者,纷纷还俗回里或是重返红尘世间去了。
虽说眼下寺中仍旧还有近千僧众,然而往日那种高僧大德动辄云集山寺、三天两头 法会不断、男女老少居士成群结队进香朝山的繁华盛景,显然已经不复再现了。
这段日子,师父更加督促慧忍对禅武功课的修习。
此番回归山门之后,虽说慧忍从此不愿再归凡尘,更不想重新领兵杀人了,可是师 父仍旧催逼他修炼领兵布阵之术,并反复嘱咐他:他得证菩提的机缘只在世间,不在山寺。
慧忍不敢违逆师命,只得勉力修习,倒也从兵法将术之中渐得智慧。而且,他发觉师父近日 秘授给自己的“将兵”之术和禅武修行,更加幽秘高深了。这些天夜晚,他在修炼《洗髓经 》和《易筋经》两套少林秘传内功时,突然发觉随着入定入境的渐深,似乎听见自己全身的 筋骨发出仿如高粱拔节的“咔咔”响声,而全身经脉、骨髓、血液也发出了类似溪流喧响的声音 。此时,他突然生出一种妙不可言的大自在,他开始觉得轻盈之灵骤然超越了沉浊之躯 ,于九霄云外曼妙飞扬、飘逸如云。
这真是一种超越身心的“极乐”体验啊。
师父闻知后惊喜不已:“徒儿果然不负我望啊!坚持下去,你的禅武功夫将来上可 为国家朝廷效力御敌,下可治病救苦度化众生,为弘扬佛法建下功德。” 慧忍谨记师嘱,越发勤奋修持,不敢有半点松懈骄纵。
寺院虽说恢复了它应有的肃穆和寂寥,但慧忍心下却有些隐隐不安:他不知公主的 断发礼佛和拒婚不嫁,与朝廷下诏削减佛寺和僧众有否直接关联?是否因自己之故而 牵累了佛门? 大禅师劝慰他道:“大周国主宇文邕是一位志在天下、雄心勃勃的帝王,他绝不会 仅仅因为儿女之事就作出如此重大甚或动摇国基的决定。真正的缘故只能与他的江山社稷 和帝王大业有关,恐怕朝廷最近还会再有一次廷辩的。廷辩结束之时,也许就是我佛传入中 夏以来的第二次大灾厄到来之时。” 慧忍惊愕万分:“师父,佛法无边。难道就没有办法避免佛门的灾难吗?” “此乃天劫啊……” 大禅师所料不差:时隔不久,朝廷果然再次下诏,召集儒释道三教名流,就三教教义对 于国家百姓的利弊得失再次进行廷辩。
尽管几次廷辩之后,境内佛教高僧和黄老弟子皆有过议论猜测,怀疑朝廷削减二教 五成以上寺庙和释老数目的诏令恐怕只是第一步,众人也都预感到了朝廷很可能还会有再次 削减二教的诏书发下,但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次下诏廷辩,事情实在太突然了。
接到诏书后,大禅师带领慧忍等几位弟子,带着干粮,背着行囊,告别寺院众僧, 开始一路西行徒步朝京城赶去。
黎明尚未来临时,皇宫内外早已是阵列森严了。
宫中甬道两旁的宫灯映着天上的半钩晨月、数点寥星,显得很是孤寂寥落。半昏 半亮中,隐隐约约见有成排成列荷刀扶戟的宫中侍卫们树桩一般层层伫立于皇宫四周各甬 道台阶。蓝蒙蒙的天光微曦下,远远近近鳞次栉比的飞檐画栋显得层层叠叠深不可测,各色 绣有龙雀虎豹图形的旄旌麾旗于凛冽的风中呼呼猎猎地飘响。
在一阵悦耳庄重的宫廷钟磬鼓乐声中,来自各州郡府县及东西两都的饱学儒士名 流大家和各伽蓝寺院、道观庙堂的释道之徒高僧大德一千多人,加上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 一千多人,随着鼓笙钟磬之声缓缓地步上甬道,上阶、下阶,最后聚齐在 太极殿前的青砖平台上,依序排列席地而坐。
虹桥书吧。
第96节:第二十五章(3)
蓦地,只听一阵鼓乐声响,人们神情也随之一振,就见冕旒龙袍的武帝在一片凤鸾 龙驾和鼓乐声中,在众宫人、侍卫的簇拥下,在人们雷声般山呼万岁声中缓缓地步上铺着大 红毡毯的高高台阶,最后在太极殿前正中铺着明黄锦绣垫袱的龙椅上坐定。
慧忍虽曾在太子东宫值守数月,也曾两三次远远地瞻仰过陛下的龙仪圣威。但距这 么近的地方,静静地端望着武帝,却还是第一次。
慧忍坐在师父旁边,望着高高在上、一身明黄衮袍冕旒的陛下,心内突然有些莫名地激动起来,眼睛竟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
他说不清这是什么缘故。
是因为他是贺公主的亲生父亲,还是因为他是九五之尊的当今帝王?慧忍曾效力大 周朝廷,无论在阵前还是后宫,他所闻听的当今大周国主是一位励精图治、克己垂范的一 代明主…… 他是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